央广网

兴化39万亩麦田渍害明显 当地积极应对保春耕

2019-02-26 16:5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兴化2月26日消息(见习记者王诗杨) 自去年入冬以来,江苏遭遇1951年以来最强降水,降水量达185.4毫米;日照217.4小时,为1951年以来最少。兴化作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地形周边高中间低,成为此次出现渍害现象较为严重的地区。记者走访了解到,兴化今年春耕出现明显渍害面积为39.1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5.8%,是常年的近2倍,个别镇出现渍害的比例高达60%以上。
       苗情两极分化严重 积水致机械排渍无法进行
       据兴化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统计,此次适期播种的小麦普遍出苗情况较好,部分田块小麦已7叶1心;12月中旬播种的,目前只有2叶1心;1月上旬播种及补苗的田块不足2叶。而兴化的迟播面积为59.39万亩,占54.5%,苗情两极分化较为严重。戴南镇冯田村种田大户谭余山告诉记者,今年兴化大面积小麦播期推迟,农户们收割水稻较晚,大家都想等到稻谷含水量低于18%再收割,这样可减少烘干费用且籽粒充实产量高。
小麦渍害现象
田间积水严重
       “我们兴化是粘土地,这田间积水一多,泥土就打不开,粉碎不了,机械排渍没法进行。”兴化市戴南镇纪家村农户王春华今年种了1180亩小麦,从去年11月底开始进行人工开沟排沟,每亩花费50元左右,至今仍有不到100亩小麦渍害严重。
       对此,兴化及时组织清沟理墒,确保“三沟”排水畅通。由于兴化市麦田、油菜田内外三沟通畅性较差、三沟标准低,因此全面突击清沟理墒成为春季田管最为关键的措施,要做到一方麦田内外三沟配套,内外通畅,雨止田干。
       调优种植品种 种植结构呈现四大变化
记者走访某“稻蟹共作”合作社
       春耕春播也是全年农业结构调整谋篇布局的关键阶段。记者了解到,目前兴化的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25万亩以上,全市机插秧覆盖率高于84%,优质食味稻米品种种植比例达85%以上。为加快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兴化鼓励农户改造原有低效或废弃塘口,推广稻渔(鱼、虾、蟹)共作、稻鸭共作等高效种养模式,以及稻菜、稻瓜等高效粮经轮作模式。此外,兴化还把园艺业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引导发展特色蔬菜、设施瓜果、应时鲜果、珍稀菌菇等高效产业。
       由此,兴化今年的种植结构出现一定变化。一是粮食面积下降。主要是因为粮食作物中的大豆、玉米,部分改为毛豆鲜食玉米、青饲料,水稻田实行稻渔综合种养时水稻实际种植面积变小。二是油料作物面积增加幅度较大。花生近年来效益较好,预计今年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此外,得益于去年芝麻产量、收益双增,2019年芝麻面积也将呈现恢复性增加。三是农户种植果蔬面积增大。由于果蔬种植的效益比粮食作物高,加之近年来设施农业发展较快,整体果蔬面积将扩大。四是其它作物面积增加。主要是西甜瓜、青饲料、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及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大,导致近年来其它作物面积增加。
       积极采取田管措施应对春耕新形势
兴化市戴南镇讨论春耕备耕新形势
       兴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针对今年春耕备耕遇到的新形势,接下来要重点把好肥料运筹、病虫防治、防灾减灾三道关。 把好肥料运筹关。对基苗肥不足、群体偏小的麦田,施好返青接力肥。对茎蘖数偏多、旺长的麦田,开展镇压或化控。同时,适时施好小麦拔节孕穗肥和油菜抽薹肥。把好病虫防治关。今年小麦冬前化除面积小,春后温度回升和雨水增多,麦田、油菜田杂草易形成暴发性增长,春季化除压力较大。因此对杂草发生偏重的田块,要加大春季化除力度。及早部署小麦纹枯病等重点病害防控工作,降低病虫害损失。把好防灾减灾关。除了针对雨水总体偏多的情况要畅通内外三沟外,为严防倒春寒,恢复补救措施也要迅速。对早播拔节小麦,应提前叶面喷施高浓度液肥,有条件的叶面喷施防冻剂,如发生严重倒春寒则应迅速补救。
编辑: 杨守华

兴化39万亩麦田渍害明显 当地积极应对保春耕

自去年入冬以来,江苏遭遇1951年以来最强降水,降水量达185.4毫米;日照217.4小时,为1951年以来最少。兴化作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地形周边高中间低,成为此次出现渍害现象较为严重的地区。记者走访了解到,兴化今年春耕出现明显渍害面积为39.1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5.8%,是常年的近2倍,个别镇出现渍害的比例高达60%以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