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是一项暖人心的事,没有感情是做不好的,这种感情不是抽象的、概念的,而是生动的、实践中的。”这是江苏省委驻淮阴帮扶工作队队长李爱国在扶贫手记里写下的一段感悟。
       自2018年4月进驻淮阴区以来,江苏省委驻淮阴区帮扶工作队两年来累计落实到位资金8788万元;共实施帮扶项目97个,已完成项目81个;12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户全部实现“摘帽”,其中2018年就有9个村提前“出列”,526户1318人实现“摘帽”。
       重精准,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工作队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推动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良性互动。
       重精准: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入手
       “这些路,就是我们的幸福路。”看着一条条土基便道全部改修成2.5米至3米宽的水泥路,渔塘村村民按捺不住内心喜悦,毫不掩饰对工作队的称赞。
       一年多时间,工作队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和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入手,建设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升级村公共厕所、铺设便民路、疏通沟涵,村容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助力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协调省城镇和规划设计院无偿为南陈集镇渔塘村和淮高镇孙圩村进行乡村规划暨新建型居民点设计工作,打造农民集中居住示范工程;在渔沟镇,省工信厅队员对敬老院房屋加固维修,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过去,一到农忙时节,就愁田里能否灌上水。现在,泵房出水量提高30%,村里还购置了4台潜水泵。”徐溜镇戴梨园村村民老周说,“以后再也不怕田里用不上水,影响稻麦收成了!”
       工作队还积极为群众拓宽增收渠道,解决农户水稻储销难题。盘活原有村集体资产,与“淮米粮仓”公司签订烘干房租赁合同,年租金10万元;为淮高镇孙圩村为民合作社的“孙圩福稻”大米拓展销路,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在苏宁和京东采购平台上线;协调省住建厅、省文旅厅、省工信厅等单位帮助销售大米达25吨;省邮政公司帮助淮阴区农业大户在邮乐网平台销售农产品,还有7家农业大户正在申报中……
       推模式:抓住产业项目,形成多方利益共同体
       村里的基础条件改善了,怎样才能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呢?这成了工作队深入思考的问题。
       “产业项目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而且必须得有能人大户才行。”工作队队长李爱国说,他们摸索建立了“能人大户+村集体+低收入户+工作队”的帮扶模式,形成多方利益共同体,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果。
       凌桥乡新堡村地处偏远,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李爱国发现村里的一家手术刀片厂看似破败简陋,但用工多,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大。“这不就是新堡村的能人大户吗?”李爱国找到工厂老板,一拍即合。经过多方协商,总投资220万、2266平米的新厂房建成了。入驻新厂房后,企业带动30多位贫困群众就业,每年为村里创造8.16万租金,目前,该企业开票销售额已近千万,为新堡村及周边村实现长久致富打下了产业基础。
       “能人大户+村集体+低收入户+工作队”的帮扶模式推广后,喜讯陆续传来:淮高镇孙圩村建成全省首家杂交构树基地;团结村配套养鸡场,建设鸡粪加工有机肥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3万元收入;刘老庄上马优质生态梨园、古西冷库产业、手提袋加工厂等一系列项目,仅手提袋加工厂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增加18万元收入、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
       产业扶贫先行,智力扶贫、消费扶贫接棒发力,牢牢夯实了脱贫成果。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淮阴工学院相继派来专家团队,为乡村产业发展“把脉诊疗”,助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古西村的冬枣获得省邮政公司五万元的线上专项补贴,累计销量达4万斤、销售额达19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调动群众的生产、创业积极性,为群众提供好的资源,才能让他们早日摆脱贫困。高家堰镇十堡村、沿湖村购买2400平方米淮阴国家级高新区标准化厂房;淮高镇沿河村、马头镇三堡村等购买城市名人酒店客房;南陈集镇渔塘村在中天花园安置小区建设营业用房,每年可获租金12万元。在省工信厅支持下,工作队还首次将1兆瓦光伏扶贫项目纳入产业项目指南,该项目涉及专项资金近600万元,已于今年4月并网,每年将为渔沟镇三和、后荡两个村各带来近30万“阳光收益”。
       勇创新:探索党建带扶贫,打造永不离开的“帮扶队”
       如何巩固帮扶工作长久度?工作队探索出了自己的新路子——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李爱国说,“提高基层党组织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创造一支永不离开的‘帮扶队’,才是扶贫的长久之计。”
       工作队建立“村党组织+低收入户+能人大户/龙头企业”的帮扶模式,制定了“一对一”帮扶实施方案,省工信厅机关党委,玄武区发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党总支等与相关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帮助低收入户早日摆脱贫困。
       作为高家堰镇十堡村、沿湖村的“第一书记”,何华借鉴江宁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微家”先进做法,协调资金20万元升级改造两村党群服务中心,配套完善了老年活动中心、广场绿化等功能区域,打造党群服务阵地,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如今,帮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工作队联合淮阴区相关部门、镇村一道对脱贫成果开展“五个是否”回头看工作,即紧盯建档立卡户危房改造是否完成、低收入户年均人收入是否达序时、村集体经济收入是否按时足额到账、项目收益是否按时分配、帮扶项目是否进入村集体资产等重要问题,对标对表,巩固脱贫成果,全力跑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曹晓香  蔡志明  张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