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江苏频道 > 2011江苏分网 > 文化江苏

央广网

西交利物浦大学:重引才,更懂用才

2016-07-22 16:37: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南京7月22日消息(通讯员许恬 李锦)前段时间,西交利物浦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大四学生孙玉婷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惊喜,先是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接着又收到剑桥大学光电专业硕博连读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她决定去哈佛读研。

       学习氛围,是孙玉婷最喜欢的“西浦特色”,不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被鼓励和老师一起讨论问题。每年,她都要在导师带领下和其他同学一起搞科研、做项目,她和同学设计制作的一款测定食物卡路里的仪器,代表学校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树莓派大赛并进入了三甲。

       去年,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升学就业率达98.53%,留学深造比例高达83%以上,其中超过两成学生受到牛津、剑桥等世界十强名校的青睐。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看来,能交出如此优异的答卷,学校专业、多元、顶尖的师资队伍功不可没。“在西浦,每个教师不只是简单地教学授课,而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滋润着学子的方方面面。”

       一支教师界的“世界联军”

       “给我上课的Ron Schramm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而且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近30年!他总是会用美国式的幽默来解释所有的概念,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欢乐。”在国内读研期间,就能有这样的牛教授亲自授课,西浦国际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的研究生计琼倍感幸运。

       “这些牛教授不仅为我带来最前沿的学习和科研知识及经验,还开拓了我的学术视野、打破了我们对学习的认知。”建筑系学生刘佳菲清晰记得自己的第一堂专业课,老师是来自德国的托马斯·费舍尔副教授,第一次课便选择了“鸡蛋撞地球”的经典科技游戏,要求学生们四人一组,3天之内设计一个保护鸡蛋的装置,确保一个生鸡蛋从8米的空中扔下而不破碎。

        大家各显奇能,设计的模型也千奇百怪,有的像蜂巢、有的像风筝、有的直接设计成了“飞屋环球记”里的飞屋,“愤怒的小鸟”也被画到了模型的外观上。“但奇怪的是,最终获胜的作品并没有保护好鸡蛋,四个鸡蛋都破裂了。”刘佳菲告诉记者,老师强调,比赛的目的,是想要我们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结果并不太重要。

       “在西浦,教师招聘不是简单的发布启示、愿者上钩,而是聘用国际顶级教育猎头公司面向全球选聘高端人才,以保证教师队伍的多元性和高质量,现有的500余名专业教师中,外籍教师比例达80%,涵盖50多个国家。”席酉民介绍。

       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硕士项目主任Hossam Ismail教授,为超过150家企业提供了研究咨询服务,开发了一系列制造系统和产品管理的优化工具;生物科学系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David O’Connor教授,是原英国蛋白质研究协会主席,欧洲蛋白质组学协会总理事会与基金委员会成员,著名的世界级学者……西浦的教师不仅拥有海外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更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

       让西浦欣喜的是,David O’Connor教授加盟西浦,如同树起了一面大旗。目前,在他主政的生物科学系,汇聚了一批横跨学界、业界的国际一流专家学者,他们都有在包括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国际著名研究机构从事专职科研的经历。

       活跃在学生身边的“领路人”

       5月,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师生见面会暨职业启航典礼举行。现场,对于部分学生会产生“校外导师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的疑惑,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杨民助表示,西浦建立校外导师项目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认识社会,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不要简单地去问校外导师能够给予我们什么,而是要去思考,在这样的平台中,我能够做些什么,我能够从中获取什么。”

       “校外导师”只是西浦打造“导师群”的一个缩影,如今的西浦,已探索出一整套支持保障体系:以学生自治、学校引导服务为核心的学生工作体系及四大导师体制。除了学术导师外,新生从入学开始,学校就为他们配备了学友导师、班级导师,而在学生升入高年级面临实习和就业时,校外导师则是学校为学生打开的另一扇窗。

       如果说学术导师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对英国大学导师制度的继承,那么生活导师则是对中国传统高校的辅导员体系的另类保留。“学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西交利物浦大学生活导师负责人穆松雪介绍说,“我们生活导师的重点工作则是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西浦,学友导师则是旨在让高低年级、国内学生与国际学生结对互助。杨民助将学友导师比喻为“桥梁”:“我想用bridge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个体系,学友导师体系是连接新生、国际生、高年级学生和老师的一座桥梁,‘学友’让这四个部分紧密联系。”

       如今,每个西浦大一新生,都会在学友导师的帮助下迅速适应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全新生活。校外导师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提前适应社会,为毕业生的工作和就业提供“软着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博海,他是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对投行业务很有兴趣,我安排他在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投行部门学习,这段实习经历对他在选择研究生和就职公司方面都很有帮助。目前他在英国最大的商业银行集团Lloyds Banking Group工作。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2011年加入西浦校外导师计划的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潘雪莲女士回忆说。

       热衷于尝试的“创新者”

       近日,中国文化教学中心刘恺博士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第四届年度教学成果奖评比中获得最佳教师奖。该奖项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学术能力提升中心(AEC)组织,旨在发现和推广西浦最佳教学实践,每年授予在教学中表现突出、为进一步提升西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做出卓越贡献的在校教师。

       对于西浦教师来说,进入这所学校教书并不容易,但进入这所学校之后所获得的自由空间却又足以令他们欣慰。刘恺对此深有体会,2014年,他来到西浦任教于中国文化教学中心,每学期为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基础公共课程《法律与道德》。

       “法律是一门十分严谨、甚至是艰深的学问,一不留心就会变成枯燥和冰冷的法条,面对这些非法律专业、刚进大学的学生,我得想办法让他们对法律感兴趣。”刘恺一方面在教学中心负责人的支持下,开始尝试采用中英双语授课,另一方面则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了U-talk在线讨论社区,并开展了翻转教室的实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为生,科研为升”是西浦对教师提出的目标,换言之,教学是第一位的任务,而科研方面,教师可以全凭个人兴趣出发,或借助学校搭建的科研平台进行校内外和国内外的科研合作。席酉民介绍,“国际水准的薪酬水平保障了教师的生活水平,同时学校不在科研方面对教师作限制,对于一些政府科研基金、项目的申请,学校也只是鼓励教师参与,并不设硬性考核指标。”

       得益于宽松的成长环境,西浦的教师们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上,并组建起教育技术团队,研发推广了11项在线学习工具,大大促进了传统课堂大变样,线上线下更好的融合让学生爱上学习。

       在一堂主要讲成本-收益分析的概念和方法的课上,Alainna为学生出了一道选择题:假设新建的南校区有一个师生活动的预留空间,以下三个选项,你更倾向哪一个?KTV、健身房、电影院。

       接着,学生们会通过自己的手机、电脑登陆系统进行投票,通过“即时响应”(Active Response)的工具,统计结果很快以柱状图的形式直接显示在讲台的大屏幕上。然后,学生们开始进入讨论环节,健身房能带来哪些便利?有哪些不利或要付出哪些成本?学生的答案会即时在大屏幕和移动端显示。Alainna表示:“有了这个工具,不仅能帮我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吸收的情况,而且学生们的参与度也比以前强多了。”

       如今,“教学为生”的要求、学校服务和管理的完善,让西浦的教师们成为热衷于尝试的“创新者”,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和完整的能力训练,具备国际化视野、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突出成为广大知名雇主对西浦毕业生的主要评价。

编辑:景明

关键词: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