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江苏南通航院:提升服务能力 促进区域发展

2017-12-17 17:34:00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央广网南京12月17日消息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既是学校自身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提出的迫切要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紧密结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学院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学院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校。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坚持“立足交通、依托行业、发展特色、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服务于“海洋强国”、“长三角”地区大港口、大物流等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围绕水上运输产业链设置专业,形成了以造船、用船、管船、航道、港口、物流等于一体的水上运输专业链,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尤其是水上交通运输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在积极打造传统优势专业的同时,学院紧密结合行业、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加强专业建设,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又开设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物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新能源汽车等与交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专业,形成了“以水上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主体,陆上交通类专业和航空类专业为两翼,各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近三年来,学院累计为国内外远洋运输行业和南通及周边地区的船舶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及其他服务行业培养和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1万余名,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学院毕业生职业素养好,综合素质高,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打造了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满意工程。2013年,学院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组织开展的普通高校大学生满意度调查中,学院被评为“全国高职(专科)生综合满意度50强高校”。

      二、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推动行业企业科技进步

      学院深入推进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大力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组建科技服务与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提升学院科技发展整体水平,带动行业和地方科技进步。近三年来,学院先后制定(修订)了《科技经费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技术岗位人员科研业绩考核与评估办法》等科技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科研管理机制;建成“江苏省中小船舶及配套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南通市船舶工程先进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科技服务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开发与服务体系;组建了“船舶设计、通航安全评估、船舶试航、无损检测、无线电检测、磁罗经校正”六个技术服务团队以及“水面联合监控科技创新团队”和“内河绿色安全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等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增强科技研发能力。近三年来,学院的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项目规模不断扩大,科技经费逐年增长,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承担了“江苏内河干支直达集装箱标准船型研究”、“内河船舶标准资源库的建设及其体系研究”、“基于VDT内河黑水处理装置”等市厅级及以上各类纵向科技项目50多项;开展了崇启大桥施工安全论证、连申线海安如皋段通航论证、宁启铁路南京至南通段复线如泰运河大桥工程通航安全影响评估、700TEU集装箱船的生产设计、9000吨沿海运煤船的改装、海船磁罗经校正、船舶试航、焊接工艺评定、无损检测等多个方面的横向科技开发与服务100多项;获得各类纵向和横向科技开发与服务经费1500多万元;获得南通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0多项,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3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江苏省中小船舶及配套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被江苏省经信委评为“江苏省中小企业示范平台”,学院荣获第四届“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称号和“南通市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奖”。

      三、大力开展社会培训,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学院紧紧抓住为履行STCW公约(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我国政府为履行该公约作出的有关规定而带来的新一轮海员培训这一契机,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积极申报新的培训项目,扩大服务面向和规模。学院现具有国家海事局认可的45项海员培训资格,同时开展船舶电焊工、数控操作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和船机维护与修理、机电、导航仪器等培训。近三年来,学院为南京长江油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远洋运输公司、江苏省航道系统、上海航道处、南通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等近百家企业开展各级各类职业培训达5万多人次,创收近3000万元。此外,学院积极开展汽车维修工、维修电工等58个工种的初、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三年来为在校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万多人次,为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近2万人次。目前学院全日制学生获取的符合专业面向的职业资格证书共有8856个,毕业生的“双证率”达到100%。我院连续四届被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

      2011年,学院又与新加坡海员联合会、森海海事服务有限公司,三方合资成立了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简称“中新国际”),面向国际船员开展高端航海技术培训,开创了中外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先河。截止目前,“中新国际”开发了8个培训项目,开设了14门培训课程,开班238期,为30多家国内外企业培训船员4729人,培训收入近1000万元。

      四、发挥引领与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对口支援服务

      学院与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洛阳交通学校、普洱职业教育中心等开展了对口支援与交流活动,免费为他们培训骨干教师,并在教学管理、专业与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与伊宁县职业教育中心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在师资培训、专业设置、教学设施等方面给予援助,并赠送了五万元的设备款,学院还向萨地克于孜乡中学捐赠了900套课座椅、总价约10万元的图书4000余册。学院先后成功开办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国家级师资培训班、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国家级师资培训班、航海技术专业国家级师资培训班和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国家级师资培训班,合计培训学员100多人,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院立足行业特色,先后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船舶工程技术、国际邮轮乘务、轨道交通管理等十多个专科层次的成人函授专业,面向全省开展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年在册学生近2000多人。

      五、积极参与承担社会活动,提升地方和区域文化水平

      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学院利用挂靠学院的江苏省航海学会、江苏省郑和研究会、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分会等社团组织,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活动,提升江苏航海科技和文化水平,推动交通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近三年来,先后承办了10多场学术交流活动,每年编辑出版《江苏航海》、《郑和研究》、《交通职业教育》杂志10多期,对促进江苏省航海科技和航运经济发展、弘扬郑和精神、普及海洋和航海知识、提升交通职教研究水平等作出了积极贡献。江苏省航海学会已连续四年被江苏省科协评为先进集体,2013年又成为江苏省获得社团评估最高等级—5A等级的12家社会组织之一,标志着江苏省航海学会进入了江苏省社会组织的第一方阵,迈上了学术性社团建设发展的新起点。

      积极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学院立足南通市开发区,服务全社会,送文艺进社区,先后承办了开发区星湖之夜——“海之魂”、“红船向未来”、“心中歌儿献给党,喜迎党的十八大”等专场广场文艺演出,中国青年网、江苏共青团网对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依托学院航海专业特色,开展了航海科普知识宣传、航海文化节等活动,连续几年承办了由南通市体育局、教育局和科协联合主办的南通市大中小学生航海车辆模型比赛,为普及民众航海文化知识作出了贡献。学院“希望之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牵手南通市陆洪闸小学“希望来吧”,由国旗队、航模协会、爱心社、旗语社等四支特色社团为小学生们进行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对小学生们进行航模制作指导、船舶知识讲解、外语辅导、绘画等兴趣活动指导,深受小朋友们的欢迎,社会反响强烈,中国青年网、《风流一代》杂志、《江海晚报》、南通电视台、江苏共青团网站均对我院“希望之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助力“希望来吧”予以关注报道。此外,每年的“学雷锋、学‘莫文隋’志愿者服务月”、“12.5国际志愿者日”以及每周节假日,各级团学组织积极与学院周边居民社区、街道、农村青年中心联系,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文化、体育、科技、献爱心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近三年来,共有两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为地方、区域文化科技服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编辑: 景明

江苏南通航院:提升服务能力 促进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