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东南大学再摘5项国家科技大奖

2019-01-09 15:3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南京1月9日消息 昨天,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东南大学共有 7个项目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5项大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专用项目二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通用项目获奖数并列全国第六,获奖总数位居江苏第一。
       东南大学注重在基础前沿和原始创新方面的工作,注重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东南大学此次的获奖团队以中青年骨干科研力量为中坚,获奖项目中既有关注重大工程应用的科技成果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表明了东南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更有聚焦科技前沿重大发现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凸显了学校在学科前沿、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飞跃。
       由崔铁军教授领衔完成的“新型微波超材料对空间波和表面等离激元波的自由调控或实时调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崔铁军教授团队继2014年以来第二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突破传统模拟超材料的等效媒质表征方法,创造性地提出用0和1表征的数字超材料,建了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材料新体系;在国际上率先从微波传输线的角度研究人工SPP超材料,提出一种性能优越的超薄、可共形SPP传输线,开辟了基于SPP模式的微波领域新分支,实现了超材料研究从跟跑、并跑变成走在世界前列的跨越。
       由陈云飞教授领衔完成的“摩擦界面的声子传递理论与能量耗散模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组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声子频率的定量关系,在国际上最先给出多层膜导热系数最小值出现的条件,成为国际同行寻找多层膜导热系数最小值的一个通用方法。科学发现将为工程上实现摩擦系数和导热系数的主动调控提供可能。
       由王炜教授领衔完成的“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协同设计与智能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王炜教授团队继2002、2003、2007、2012年以来第5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是其团队以东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第4次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研发了多模式公交网络供需辨识与协同设计、多模式公交网络协同仿真与平台构建、多模式地面公交绿波协同控制、多模式公交系统智能服务等技术,形成了跨部门、跨行业的公交系统协同运行与智能服务成套技术及系统装备,实现了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协同设计、协调控制、智能服务等技术突破。
       由王庆教授领衔完成的“土地调查监测空地一体化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攻克了轻小型无人机航测、动态景象匹配与定位、嵌入式大容量调查数据组织、海量影像现场处理等难题,开发出遥感大范围感知、重点区域无人机监测、用地变化CCD智能发现、手持设备精准调查的空地一体化土地调查技术系统及系列装备。”
       自2010年以来,东南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奖 29项(通用项目),包括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自然科学二等奖 6 项;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二等奖15项。



项目介绍:

  • “新型微波超材料对空间波和表面等离激元波的自由调控或实时调控”

       超材料是由亚波长单元周期或非周期地排列而组成的人工结构,可通过设计结构单元及其排布来定制等效材料属性,自由地控制电磁波,是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四次入选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位列美国国防部“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之首。本项目主要科学发现为:突破传统模拟超材料的等效媒质表征方法,创造性地提出用0和1表征的数字超材料,建了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材料新体系;在国际上率先从微波传输线的角度研究人工SPP超材料,提出一种性能优越的超薄、可共形SPP传输线,开辟了基于SPP模式的微波领域新分支;提出柱坐标系下各向异性零折射率超材料,突破了最小辐射单元双定向辐射的限制,实现了多源电磁波完美的全向辐射及高效空间功率合成,促进了等效媒质超材料的发展。


  •  “摩擦界面的声子传递理论与能量耗散模型”
       摩擦发热和热量传递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物理现象。热量在固体结构中,主要表现为原子的热振动,振动能量的量子化称为声子。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摩擦的声子耗散机理。然而由于摩擦界面的复杂性,迄今为止摩擦的本质和耗能机理仍不清晰。项目组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在国家项目资助下,开展理论与实验研究工作。在摩擦声子能量损耗方面,主要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声子频率的定量关系;在多层膜结构的声子热传递方面,在国际上最先给出最小值出现的条件,成为国际同行寻找导热系数最小值的一个通用方法。项目组的科学发现将为工程上实现摩擦系数和导热系数的主动调控提供可能,在飞行器主动热防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 “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协同设计与智能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

       公交优先、交通强国等国家发展战略下,我国城市公交体系从单一地面公交、两极公交,向多模式公交发展,总体上得到快速发展,硬件设施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但其运行品质不高,表现为网络承载力不足、通行效率低、运行可靠性差,造成公交系统缺乏吸引力,大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平均不到15%,远达不到国家目标。

本项目研发了多模式公交网络供需辨识与协同设计、多模式公交网络协同仿真与平台构建、多模式地面公交绿波协同控制、多模式公交系统智能服务等技术,形成了跨部门、跨行业的公交系统协同运行与智能服务成套技术及系统装备,实现了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协同设计、协调控制、智能服务等技术突破。

成果推动了我国公交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提升了公交系统整体效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 “土地调查监测空地一体化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

       自“十五”起,在科技部、原国土资源部的持续支持下,我校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庆教授联合国内优势单位,先后攻克了轻小型无人机航测、动态景象匹配与定位、嵌入式大容量调查数据组织、海量影像现场处理等难题,开发出遥感大范围感知、重点区域无人机监测、用地变化CCD智能发现、变更地块手持设备精准调查的空地一体化土地调查技术系统及系列装备,成果已用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土地督查和地方土地执法检查等重大工程,为国家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编辑: 景明

东南大学再摘5项国家科技大奖

自2010年以来,东南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奖 29项(通用项目),包括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自然科学二等奖 6 项;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二等奖15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