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 护理帮了医疗的大忙

2019-05-09 11:3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南京5月9日消息 护理,是给医疗“打下手”?这个传统印象可以改改啦。在临床上,护理早已经不再是无足轻重的医疗附属,护理做好了,可以帮上医疗的大忙,甚至解决许多医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特别是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护理的作用更加明显,缓解放化疗等癌症治疗手段产生的不适以及并发症,有技术含量的“话疗”增加患者与癌症斗争的信心。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能干的护士们不仅仅自己上门诊,还经常受邀参加医生会诊,甚至出诊到外地。
       江苏省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孟爱凤介绍,江苏省肿瘤医院是开展专科护士培养和使用较早的单位之一,目前院内已开设伤口造口、淋巴水肿、血管通道、肿瘤营养等护理专科门诊,获得相关证书的专科护士共有40多人。在日常工作中,江苏省肿瘤医院深入推进标淮化、精细化管理,严谨务实,夯实肿瘤护理质量基础、开拓进取,帮助无数病人走出了疾病的阴霾。同时,医院还是江苏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目前已培养肿瘤专科护士300余人,为全省及周边省市输送了一批肿瘤专科护理人才。在信息化时代,江苏省肿瘤医院还非常注重肿瘤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服务,通过微信、QQ等方式建立与患者沟通的渠道,及时回复患者问答,满足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5·12”国际护士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请来了几位专科护士,听听他们的讲解,怎么神奇地解决了癌症患者的大难题。
       不吃药,不打针,她们给“橡皮腿”脱水11斤
       癌症可以手术是万幸的,但术后也有可能和并发症不期而遇,淋巴水肿就是其中一项。
       江苏省肿瘤医院护理专家羊丽芳副主任护师是江苏省护理学会淋巴水肿专项培训的主要授课老师,她告诉记者,淋巴水肿是因淋巴液回流障碍,在皮下组织积聚导致的患肢局部水肿。乳腺癌患者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引起术后出现患肢淋巴水肿的概率很高,达到30%。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癌症、前列腺癌等泌尿外科癌症术后患者也容易出现下肢的淋巴水肿。
       严重的淋巴水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羊丽芳告诉记者,她们曾经收治过一位75岁的前列腺癌患者,术后两年发生了左腿的淋巴水肿,左腿肿得足有右腿两倍粗,行走不便,负重感明显,皮肤纤维化,多次发生淋巴管炎,治疗前的人体成份测试显示左腿含水份14.5公斤。“我们给他先做徒手淋巴引流,帮助水份回流到淋巴管内,之后打上多层绷带进行压力治疗,10次治疗之后,患者的左腿明显变细了。”再行体脂测量,左腿水份减少到了9公斤,仅仅10天,患者左腿直接脱水5.5公斤,行动明显方便了很多,患者对护士们也感激得不得了。
       “我院淋巴水肿门诊一天会排班5-6名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治疗,现已收治患者共200多例,效果明显。同时还建立了淋巴水肿患者微信群,群内患者有160人左右,患者有疑难问题了我们都会及时远程指导。”羊丽芳说,淋巴水肿的手法引流,再加上多层绷带包扎压力治疗,一次得耗时一个多小时,对医院来说付出的人力成本很高,所以目前开展淋巴水肿手法治疗的医院并不多。患者常常出现了问题却找不到正规的医院治疗。江苏省肿瘤医院是第一批开展这项护理治疗工作的医院,不忘初心,从开始坚持到现在,并将一直继续下去。
       癌者患者流不完的汗,中药贴脐止住了
       “我遇到过一个放疗后的肿瘤患者,出汗严重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正常室温下,一觉醒来,整个垫背都湿透了;仅仅是从病床上坐起来这个常人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她后背的汗就把病员服浸透了。”江苏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护士长鲍婷婷表示,这种情况属于中医汗症的范畴,其程度已达到了“过汗”。患者因经历了化疗、放疗,体质已十分虚弱,加之大量出汗,使得其日不能食夜不能寐,十分痛苦,因此暂停了当时的治疗。“当时,作为她的管床护士,我想或许可以试试中医的脐疗来缓解患者出汗的症状,于是我将中药五味子研磨成粉,敷于脐部,五天时间,患者的汗就止住了。”
       健康人出汗被认为是一种生理反应,而肿瘤患者出汗往往是病理反应,是一种需要处理的“汗症”。据报道,肿瘤患者汗症的发生率是 67.8%,而经过治疗后,其发生率可高达83.9%。中医有“汗血同源”的理论,认为出汗与出血一样,耗伤人体的“正气”,加重正虚的病机,而素体的正虚又是致汗之本,如此恶性循环,对于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治疗的中断。“五味子敷脐确实对汗症产生了很好的疗效,但刚停药2天,汗症又找上了这位患者,于是我们就在考虑,如何能够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分析汗症的病机,发现肿瘤患者的出汗多为气阴两虚所致,不把虚补上,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
       为了找到标本兼治的方法,鲍婷婷查阅典籍,寻访名师,根据益气养阴的治疗原则,以生脉散为基础,与中医科主任一起反复斟酌剂量、讨论组方,最终拟定了扶正敛汗方,利用脐疗的方法来缓解汗症。但这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药粉直接置于脐部,不易固定,难于清洗,药效无法保证。鲍婷婷通过反复的试验,更改剂型,最终以醋调制中药粉制丸贴敷,并在贴敷前用酒精擦拭穴位以打开毛孔,达到透皮的效果。“经过统计,现在的剂型,3天有效率达到了100%,5天治愈率达98%,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申请专利。”鲍婷婷说。
       中药内服往往会给肿瘤患者本来就已“伤痕累累”的胃肠道增加刺激,使得服药依从性较差,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而中医外治疗法则避免了这一点,且简单易行,经济实惠,见效快,越来越多的被医生、患者所接受。不仅是敛汗,中医外治疗法在止嗝、止吐、止痛等方面的治疗效果也是“杠杠的”。“对于肿瘤患者顽固性呃逆,外治疗法效果极佳,有的患者耳穴治疗后,立即就止膈了。还有化疗后的呕吐,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位患者奥沙利铂化疗后一天吐上10来次,用了多种止吐药都不起效,我们采用耳穴埋籽、揿针联合中药贴敷的方法,立刻就解决了患者呕吐的问题。”鲍婷婷还介绍,揿针在失眠、疼痛、末梢神经炎的应用,将这样一个1-2毫米的小针贴在穴位上,持续刺激穴位,效果很好,尤其受患者欢迎。
       药品从腹部切口跑出来,没手术就解决了
       从嘴里吃进去的药片,却从肚子切口上跑出来了,这是发生了肠瘘了!肠瘘简单来说,就是肠与腹腔或是腹壁外有了不正常的通道,造成肠道内容物流出了肠腔,特别容易引起感染、营养不良、器官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肠瘘处理连外科都比较棘手,幸好这位患者的肠瘘是局限性的,江苏省肿瘤医院护士们的护理就解决了问题,让患者避免了一次手术。
       “70岁的结肠癌患者,手术后腹部的切口老是长不好,刚开始伤口有一些渗液,疑似肠液,医生和我们怀疑发生了肠瘘,仔细检查在伤口里发现了患者吃下的药片,再后来患者吃下的药片直接从伤口出来了,肯定有肠瘘发生。”江苏省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临床研究中心护士长张宜南告诉记者,好在患者肠瘘影响范围并不大,如果再次手术清创同样会面临伤口长不好的问题,于是护士们和医生共同会诊,制定治疗方案。为这位患者伤口局部使用了无菌导管加特定敷料等制成的简易负压装置,刚开始一天渗液引流量有700-800毫升,很快就降到了100毫升以内,患者对护士们也建立起了信任,不到两个星期,肠瘘的瘘口长好了,20多天后,腹部的伤口也长好了,患者可以出院了!
       糖尿病患者、长期卧床、外周静脉化疗的患者等,都有可能遇到长不好的伤口的情况,不少患者用神奇来形容江苏省肿瘤医院的伤口造口护理技术,每年慕名而来的患者都有很多。除了难治的伤口外,造口患者也是江苏省肿瘤医院重点关注的人群。“造口患者不能像原来那样排便,医生手术时在他们腹部造一个的“排便口”,需要佩戴造口袋来收集粪水、尿液。造口手术之后,很多患者都面临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挑战。有些人术后非常自卑,不愿与人相处,无法面对朋友,不能回归工作岗位,更不能融入社交生活”张宜南说,造口的日常护理需要专业的知识和足够的细心、毅力,同时也需要强大的心理支持。她们每年举办“造口之家”癌友联谊活动,还建起了与患者沟通的微信群、QQ群,及时指导患者日常护理。除了指导患者学会科学护理,尽快适应生活,还鼓励癌友们抱团取暖,互相支持。在交流中,她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造口患者开始走出家门,出差、旅游,参加旗袍秀、广场舞等活动,重拾之前的书画、摄影、钓鱼等爱好,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增强了其他患者的信心。
       不到20分钟,打通患者“生命线”
       对癌症患者来说,血管通道是患者治疗和营养的“生命线”,一旦这条“生命线”被堵了,患者治疗中断,患者生命岌岌可危,医生也都束手无策。
       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护士长、江苏省首届静疗专科护士茅昌敏介绍,以化疗为例,化疗药物对静脉刺激很大,表浅的外周静脉输注后很容易引发静脉炎,甚至引起化疗药物外渗,局部皮肤和组织溃烂,所以需要中心静脉置管。很多人都已经听过的PICC,就是经外周静脉穿刺静脉置管,将导管直接送达靠近心脏的上腔静脉,利用大静脉的快速血流,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目前最先进的中心静脉置管是输液港,它没有外露的导管,而是在皮下埋入注射座,连接插入锁骨下静脉的导管,注射座像一个港口,给药时注射针与港口相连形成血管通路。这两种中心静脉置管的顺利植入常常需要借助血管超声仪或心电定位技术进行。
       血管通路中心团队是省内早期成立的专科化护理团队,目前PICC年置管量5000余例次,输液港植入也达到了700--800例,疑难病例会诊达到上千次。不少患者从外地甚至外省赶来,就是因为血管打不进去了,医院建议到省肿瘤医院来穿刺留置导管。“往往患者纠结了很久,徘徊了很久。有人晚期癌症患者听说置管有风险,犹豫了半个月不能作决定。而到我们医院,在血管通道中心20分钟不到的时间就解决了问题,回去就能继续开展治疗了。” 茅昌敏说。
       留在体内的导管对血管毕竟是异物,创口长期存在,也会有感染的风险,所以中心静脉置管的日常维护也是个技术活,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的时间,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江苏省肿瘤医院举办了十几期国家级静疗治疗专科护理培训班,同时通过对口支援、网络平台等多途径开展静疗培训工作,向省内外同行传播静疗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实践技能。医院逐步搜集了各地静疗门诊的地址与联系方式,形成了覆盖江苏省内外400余家医疗单位的维护网络,印制成了小册子,免费发给每个携带静脉导管出院的患者。一旦患者居家遇到问题,就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门诊处理,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
       叙事护理,给患者打一针“心理强心针”
       “医学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能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教授丽塔?卡伦是叙事医学的创始人,她主张医生要认识并尊重患者的悲痛。在肿瘤专科医院,患者和家属遇到心理问题需要干预的状况,数量更多,状况也可能更严重。有人说癌症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这虽然有些夸张,但谈癌色变,恐癌心理,对患者有很大的影响。在治疗期,往往决定着患者是否能正确配合治疗;而在康复期,则影响着患者的生活态度和生存质量。
       “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2013年成立了心理小组,2018年,又将叙事护理引入了工作中。”程芳是江苏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护士长,同时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省肿瘤医院心理学组组长,她告诉记者,每个癌症患者都是不幸的,这是一个笼统的感觉。但其实每个癌症患者背后也都还有故事,护士应当更加注重患者自己的故事、感受和体验,交换立场用心来发现他们自己的故事,并且帮助他们形成新的自我认同,从而战胜悲观情绪。
       “以前患者和我们说,护士,我很难受,我觉得坚持不下去了,我们的回答通常是安慰,没事,会好的,但这样的安慰其实很苍白。”程芳说,在叙事护理中,护士应当首先认同患者的感受,引导患者讲出自己的担心。在她们面前,有乳腺癌患者坦陈自己想放弃,在她眼里其他能坚持治疗的患者都是英雄,而她不是;有家属坦陈妻子每次做化疗,自己担心、痛苦也像经历一场“化疗”……患者和家属打开心扉,护士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自我认同,重新获得力量。
       程芳告诉记者,省肿瘤医院的心理小组目前已经在部分病区开展心理痛苦筛查,像给疼痛评分一样给患者的心理痛苦来打分,如果超过4分,就需要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心理学组还在院内中开通了一条“心理支援”的热线,病区的护士们如果工作中发现需要心理干预的患者和家属,可以拨打预约热线,心理小组会安排护士及时跟进。“不能等患者撑不下去了来找我们,我们的工作还要做在前面。”(周威 胥林花 姜静)
编辑: 杨守华

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 护理帮了医疗的大忙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能干的护士们不仅仅自己上门诊,还经常受邀参加医生会诊,甚至出诊到外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