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努力提高新时代太湖治理系统性水平

2018-01-24 11:33:00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央广网南京1月24日消息(朱乐先)今年是太湖治理第十个年头。江苏省委娄勤俭书记要求,要系统性治理太湖,为今后江苏省治太工作指明了方向。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综合处处长朱乐先(左三)

      用系统性的方法回顾总结治太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始终将太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顺利完成国家总体方案阶段性任务,取得明显成效,更重要的是探索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和好的做法。

      一是始终坚持齐抓共管。每年,省委书记都亲临太湖视察指导,省长主持召开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总结部署年度工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流域各地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省有关部门各尽其责,形成条块配合、上下联动、团结治太的良好局面。

      二是始终坚持规划引领。严格落实国家总体方案,结合实际制订我省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阶段性治理目标和重点工程项目,每年细化分解年度任务,并编制小流域整治等多个专项方案,坚持“规划、项目、资金、责任”四落实。

      三是始终坚持标本兼治。既立足当前,抓好应急防控,牢牢守住“两个确保”底线;又着眼长远,加强源头治理,按照治湖先治河的思路,以小流域为载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重污染行业整治和生态修复力度,从根本上促进流域水质持续改善。

      四是始终坚持加大投入。省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治太专项资金,目前已安排200亿元,地方新增财力10-20%专项用于太湖治理,带动全社会1800多亿资金投入治太。

      五是始终坚持依法治太。修订《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采取最严格的环境标准、最严厉的整治手段。严格执法,重拳治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省政府出台治太督查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考核体系。

      用系统性的理念科学研判治太形势

      党的十九大指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国内外实践表明,湖泊治理历来是一项世界难题,太湖流域人口稠密、工业集聚,太湖承受的水环境压力远超国内其他湖泊。当前治太已进入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要更加注重遵循湖泊及流域生态保护的规律,尤其要把握好以下七个方面关系:一是蓝藻与水质的关系。蓝藻在相当长时期内无法消除,适宜的水文气象条件是当前蓝藻较大强度发生的直接诱因,而蓝藻持续聚集又可能引起水质波动,究其根源仍是湖体氮磷营养盐浓度较高。要深入开展总磷总氮来源、蓝藻滋生规律、太湖地区生态发展规律等基础性研究,始终坚持标本兼治,切实加强蓝藻湖泛应急防控,全力推进氮磷污染综合治理,在牢牢守住“两个确保”底线基础上,不断促进太湖水质持续好转。二是外源与内源的关系。总磷指标波动,既是内源污染集中释放,也是外源污染入湖累积所形成,要强化上游河流水环境治理,着力削减入湖污染总量,并采取清淤疏浚等措施,有效控制内源污染影响。三是截污与修复的关系。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污染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必须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双管齐下,继续推进工业、农业、生活水污染防治工作,降低污染排放负荷,同时大力实施主要入湖河道及湖滨湿地修复,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四是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加强治污工程项目建设,也要完善制度管理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强化已建设施运行管护,深化河长制,强化河道整治与长效管理,研究突破蓝藻资源化利用等工作。五是水利与生态的关系。多年来,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在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河网水系等自然环境,要充分考虑对流域水生态的影响,优化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科学发挥环境效益。六是进水与出水的关系。上海、浙江等下游地区不断加大对太湖出湖水量的取用,而出湖水质明显好于入湖上游,这是我省付出巨大代价治理的结果,对此要精细化研究生态补偿等措施。七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少数部门对治太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不足,主观上存在盲目乐观或消极厌战情绪。国家环保部内部约谈指出我省太湖流域客观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快推进整改。不仅要使河湖变清、使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稳定,更要让中央放心、让群众满意。

      用系统性的思路全力推进新时代太湖治理

      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战略高度,要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太湖流域经济发达、自然禀赋优越、环保工作扎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应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坚决贯彻好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娄书记指示要求,战略上强化系统思维,战术上突出精准治太,坚持应急防控与长效治理两手抓,努力把优美生态环境绘制成太湖美丽色彩,把绿色发展建设成太湖鲜明旗帜,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成太湖现代化标志。

      一是咬定目标落实任务。治太国家总体方案、省实施方案以及“263”专项方案等明确了太湖治理的关键目标和主要任务,要将工作目标任务化、具体任务项目化,以重点工程项目落实流域水环境改善目标。

      二是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氮磷是太湖流域水质改善的短板,也是湖体藻型生境的根源。要落实总磷总氮总量控制方案,出台执行氮磷特别排放限值,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水环境及重点污染源监控。开展一二级保护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进尾水湿地处理,加强城市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快撤并乡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在全流域范围内推进“双源供水”和自来水深度处理两个全覆盖。实施太湖生态清淤,不断提升水环境容量;研究水系联通及出入湖水量平衡,充分发挥引排工程作用,科学合理调控水资源,并督促夯实河长责任,开展河网清淤疏浚,沟通淤塞支流支浜,让水动起来、活起来;落实蓝藻资源化利用工作。加强太湖流域生态农业建设,打造环太湖生态农业品牌,以绿色生产方式强化种植业、畜禽养殖等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对接沿湖及上游地方等地,重点推进湖滨生态湿地建设。

      三是集中资金聚焦项目。整合各类水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地方完成“十三五”治太目标任务。

      四是严格考核加大问责。要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大检查督办力度,全面核查重点任务、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及时通报存在问题,督促落实整改措施。持续开展问题曝光,加强舆论监督,对失职渎职的单位、人员进行约谈或问责。(作者系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综合处处长)

编辑: 景明

努力提高新时代太湖治理系统性水平

江苏省委娄勤俭书记要求,要系统性治理太湖,为今后江苏省治太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