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徐州棚改10年30万户居民迁新居 城市品质再升级

2018-07-29 09:23:00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

       央广网徐州7月29日消息   江苏省徐州市10年来通过棚户区改造累计让30万户群众搬进了新居。城市绿化率增长到60%,主城区15分钟健身圈的建立,让城市空间布局、运行水平实现了跃升,2016年徐州获得了中国人居奖,我国棚改的多赢效果在徐州得到充分展现。

       徐州市云龙区棚改回迁小区玉棠苑,绿树成荫,典雅的深色配色外立面与鲜艳的健身设施、幼儿园一起勾勒出现代化小区的图景。82岁的徐工集团退休职工邱从贵老人今年喜迁新居,从原来63平的棚户区搬进87平的电梯洋房,自己只掏了装修的钱。最让他满意的是,新家位于主城市,生活、出行、就医都很方便。

       邱从贵:“这个地方环境真好。(自己又添了多少钱?)没掏钱,基本都‘扣’上了,国家对咱们照顾了。这个地方是87.6平米,我原来的是63平米。这个地方才好呢,有健身的,有花园,环境才好呢。交通也方面,有65、46、605、612、97还有32路,可方便。”

       为了不让回迁房在多年后重新成为棚户区,徐州市坚持按照“就近安置”的原则建设居民回迁房,每户动迁居民有三个回迁小区可供选择。在标准上,徐州市严格要求建设企业按照商品房标准进行建设和配套,门禁、物业、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小学等不投用,不验收。而定销房在价格上,则明显低于同一区域的商品房。

       徐州市云龙区副区长李朝霞:“保障居民的居住条件,我们按照商品房的标准去做这个定销房,在建设之初对这个房子的质量是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物业有道闸,门禁,所有的这个服务和商品房绝无二致。”

       徐州市建设局局长杨明介绍,徐州棚户区改造本着“还历史建设欠账”的理念,不与民争利。棚改产生的土地增值部分全部让被征迁居民享有。近年来,徐州市利用棚改产生的新地,打造了潘安湖、泉山森林公园、龟山公园等景区,市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177个,主城区市民300米就有公园和健身设施。

       杨明:“我们把最好的地块,尤其是把市中心,把风景风景靠近风景区的,把靠近这些水的全部还老百姓,做市民公园,图书馆、体育馆。这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是一城煤灰半城土,现在是一城青山半城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数年来,三四线城市房屋去库存稳步推进,去化周期下降明显。其中,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棚改货币化安置功不可没。目前,根据经济形势和稳定房地产发展需要,侧重棚改实物安置成为很多城市的政策选择。而徐州市一直十分重视棚改实物安置,在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化房地产库存的任务的同时,徐州市棚改实物安置比例达到90%。

       徐州市在棚户区改造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群众可以在货币安置和实物安置中选择,由于实物安置配套好,价格合理,90%的棚改拆迁群众选择实物安置。棚户区改造货币化的安置方式比实物安置,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和精力。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切实把安居的责任扛在肩上。

       杨明:“在安置方式上,既可以选择实物安置,也可以选择货币化安置。货币化安置最大的好处是便捷,当时‘三去一降一补’的时候,我们提倡货币化安置。货币化安置减少了过渡期,少过渡,零过渡,当时还有奖励看措施,加10%。现在房价平稳增长的时候,他就想实物安置,房地产市场不大景气的时候,他就想货币安置,他主要受市场的影响。我们也做一些引导,但是基本上尊重群众的意愿。”

       对有些城市而言,算经济账,棚改并不是最优方式,然而,算民生帐、发展帐,实物安置是当前的最优解。棚改实物安置可以改善居民生活,提升城市品质,乃至稳定房价的功能。

       徐州市副市长赵立群:“老百姓还生活在那么差的环境当中,你怎么叫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当地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老百姓靠谁啊不就靠政府,他自己无能为力的,他自己解决不了。今年我们就把地级危房全部解决掉,一栋都没了。棚户区改造,我们走了十年了,后面两年就是大头落地,基本上可以把从老百姓从棚户区解放出来,塑造一个好生态环境、发展环境,所以说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举双手赞成。”(记者景明 通讯员王少鹏 范波)

编辑: 杨守华

徐州棚改10年30万户居民迁新居 城市品质再升级

徐州市把城市最好的地块,尤其是把市中心、风景区、靠近水景公园的地全部还老百姓,做市民公园,图书馆、体育馆。这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是一层煤灰半城投,现在是一城青山半城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