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5月21日消息 航空物流信息平台、机务排班系统、登机桥远控项目、企业微信……一个个自主研发的项目,成为东部机场集团“智慧机场”建设的有力支撑。在“智慧机场”建设中,东部机场集团从研发到应用,紧贴需求,精准出击,让小项目发挥大作用。

自主研发有力支撑东部机场集团智慧机场建设(央广网发 潘耀 摄)
  需求导向 “智慧机场”建设务实推进
  根据写在值班室白板上的航班时刻,安排人员保障,人工排班、对讲机通报航班信息……这样的场景在机场机务排班十分常见。随着航班量快速增长、外场工作区域越来越大,纯人工的“原始”方式已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南京禄口机场机务工程部年轻的工程师庄晨从开发类似机务地调系统的程序入手,2015年10月,“工作助手”投用,所有航班动态和各岗位工作完成确认都通过手机完成。截至目前,MCS系统一共投入15万元,完全自主研发,并具有推广价值。
  2019年,南京禄口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机场对廊桥操作员需大幅增加,伴随而来的人员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日益凸显。2019年3月,南京禄口机场启动“登机桥远程操作研发项目”,动力能源部工程师李小力、周成林带领技术团队,自主研发旅客登机桥远程操作系统,将本地操作的“一人操作一桥”的方式,变为操作员在控制室进行“一人操作多桥”的远程集控方式,不仅提升设备接靠航空器的安全裕度,还使工作效率提升3倍,在业内属于首创。

南京禄口机场(央广网发 潘东城 摄)
  自主研发 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下,各种突破性、颠覆性技术集中涌现,对于民航业来说,智慧机场建设已不是简单的新技术应用,而是要把新技术优势转化到用户新体验需求上。东部机场集团在“智慧机场”建设中,注重集成简约、便捷高效、安全实用。
  借助“外脑”,无疑是科技创新的一条“捷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包了事”。由机场工程师杨爱平领衔的技术团队2007年开始自主研发,历经10余年的发展和3次大规模的版本更新,逐步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航空货运信息管理系统,涵盖国际、国内进出港所有核心业务。十几年来,伴随海关各类业务模式的升级变更,平台也对相关业务模块实时调整,得到国际货运代理人和航空公司的一致好评。
  精准高效 科技创新亟需多方协同
  在新一轮的机场建设中,民航各建设单位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智慧机场,有分析预测,智慧机场建设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千亿级市场。
  在智慧机场建设中,机场在自主研发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和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对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也存有一些困惑。东部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坦言,物流信息平台、机务排班系统的推广应用,急需专业软件支撑,后期维护也需要更加稳定的专业技术团队。自主创新,时常存在“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消除孤岛,需要走融合之路,需要民航实现各企业主体之间、不同体制单位之间、上下游产业间、相关及跨界行业间、行业体系与国家架构间的多角度、全方位和信息共享和融合。(吕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