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昆山之声 | 昆山政闻 | 图说昆山 | 昆山旅游 | 昆山要闻 | 文化昆山
昆山之声 更多...
昆山旅游 更多...
·三大古镇联袂申遗 苏州历史文化名镇将打包
·观四季周庄 赏中秋美景
·美丽的城市风光
·夜色周庄
图说昆山 更多...
东部新城加快建设展露新姿
空中看市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昆山政闻
推动昆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广网    2011-11-03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南京11月3日消息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认真研究和部署我市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各项工作,努力推动昆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10月15日~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迈入新的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所作的两次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中央政治局一年来的工作,对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繁荣、统筹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10月20日~21日,省委立即召开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听取并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当前,全市上下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加深理解,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精辟论述,深刻领会中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面临形势的科学判断,深刻领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深刻领会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的最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核心。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把文化建设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2007年,专门召开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确定了“文化昆山”建设战略目标;2009年,又制定了《关于加快文化昆山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文化昆山”建设三年目标(2009-2011),市人大将“文化昆山”建设列为一号议案,市政府把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列为头号实事工程。在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文化昆山”建设取得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昆山正处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又好又快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改革创新是动力。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此,我们不仅要在经济建设上有忧患意识,也要在文化建设上有忧患意识。一定要充分认识文化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昆山特点的文化建设新路子。

  一、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在于增强文化的凝聚力,以先进的思想文化提供精神动力

  经济决定地位,文化决定未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既要有经济的硬实力,更要有文化的软实力。提升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以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精神支柱和思想道德基础。一要注重科学理论指导性,掀起“双学”活动新热潮。

  实践每前进一步,理论引领必须超前一步;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必须跟进一步。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自觉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坚持以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全社会掀起“热爱学习、崇尚学习”的热潮。二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唱响改革发展主旋律。要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唱响时代最强音,用发展的蓝图激励人,用发展的成就鼓舞人,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牢记重大使命,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提高主流舆论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释疑解惑统一起来,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引领社会思潮、疏导公众情绪、增进社会共识。特别要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潮流,加快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三要大力弘扬新昆山精神,提振加快发展的“精气神”。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不断传承发扬“四千四万”精神、“昆山之路”精神、“三创”精神和“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昆山城市精神,并提炼出“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这次省委全会也将新时期江苏精神由“三创”拓展为“三创三先”(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动力源泉。我们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之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励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励精图治干事业、锐意进取闯新路、敢于超越争一流,提振又好又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精气神”。四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引领现代文明的新风尚。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昆山特色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使之成为指导生产经营、人际交往、家庭生活、文化娱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每年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从身边深入挖掘,宣传道德模范典型事迹,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整体推进行业、社区、乡镇、家庭文明创建,引导人们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员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使文明新风洋溢昆山、影响市民。

  二、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增强文化的影响力,以融合的多元文化凝聚发展合力

  城市是文明的标志,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昆山兼收并蓄、包容开放的文化特质不仅为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而且让所有新老昆山人对这座城市产生强烈的依恋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发展合力。提升新时期昆山文化的影响力,必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在“三个坚持”上下功夫。一要坚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优秀传统文化是凝结着先辈智慧和心血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朱柏庐《治家格言》中修身养性和育人处世的原则,以及归有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于新时代的昆山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要坚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既要保护和开发好古镇、古村、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振兴好昆曲等传统文化品牌,挖掘和利用好“昆山三贤”等名人的思想文化内涵,做到昆山历史文化的“薪火相传”;又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大力建设现代文明,彰显时代精神,以重大体育赛事和文化节庆活动充分释放现代文明的魅力和活力,做昆山文化发展的“开拓者”。通过积极的文化保护与创新,实现“古意盎然”的传统文化与“前卫时尚”的现代文明完美融合。二要坚持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得益彰。昆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昆山又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开放城市,随着海内外客商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进入,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交融并存。要坚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在强化本土文化特色和个性的同时,博采众长、吐故纳新,通过国际旅游节、国际啤酒节、外企文化艺术节、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月、台企运动会等活动,积极同各种外来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让外来文化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中生发、融合和发展,充分汲取外来文化的先进元素,大胆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文化,以文化的融合促进新老昆山人的融合。三要坚持精品文化和大众文化和谐共融。要坚持“大众文化是基础、精品文化是引领”,积极创作思想深刻、艺术精湛、赏心悦目的文艺精品力作,真正做到“百姓叫座、专家叫好”,以精品文化引领群众文化的广泛开展。同时要充分激发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力,调动广大群众创作文化、投身文化、建设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普及反映大众生活,满足大众需求,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成果,为精品文化建设奠定坚实有力的大众文化基础。要把“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大众文化健康向上、蓬勃开展,精品文化琳琅满目、硕果累累,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群众崇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在于增强文化的支撑力,以强大的文化实力提升竞争能力

  发达的文化事业和产业不仅是文化实力的体现,也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保证,更是引领创造社会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要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手硬,实现双轮驱动、两翼齐飞。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坚持文化的公益性属性,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龙头,继续加大财政投入,重点建设好文博园、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基层倾斜力度,加快区镇、街道文体中心及社区(村)文化室建设步伐,改造提升现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功能,真正打造“十分钟文化圈”,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切实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加快形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益性文化建设,要在“重内容、强服务、受欢迎”上下功夫,鼓励文化单位开展面向农村、企业、社区的流动服务、网点服务,推动文化“三下乡”、“欢乐文明百村行”、舞台艺术和数字电影“四进”工程等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群众自发自主、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往往是最有生命力的。要积极为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多层面、系列化的群众文化辅导展示、交流活动,在共建共享中普及和提高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水平,培育基层特色文化品牌。二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依托制造业优势延伸文化产业链,依托开放型经济优势形成文化产业网络,依托园区经济优势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依托高新技术优势增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意、金融、旅游相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内涵,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力争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要加快龙头型企业培育,主攻工业设计、网络传媒、数字动漫、体育休闲等重点领域,发挥文化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力争用3~5年时间,在每个重点领域形成1~3家有规模、有品牌、知名度高、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各部门尤其是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和融资等困难,推动各区镇形成一批文化龙头企业,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要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度假区、软件园、文化创意产业园、数字动漫基地等重点载体的作用,坚持走大项目集聚大产业的路子,引导企业合理布局、集聚发展,加快形成一批有产出、有规模、有品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把文化与科技的双重优势结合起来,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促进文化跨越发展。三要大力培育文化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坚强保证。要加大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创新文化人才引进培养机制,落实文化人才引进奖励政策,确保每年引进一批高层次文化人才、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切实加强对青年文化人才的培养,放手让青年人才在实践中担当重任,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规模宏大、充满活力的文化人才队伍。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始终贯彻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方针,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文化人才成长、流动和使用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鼓励开展文化交流、讨论,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创作环境。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加快形成以品牌、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同志们,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昆山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全市各级党委要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担负起领导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不断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一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要适应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真正使提高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硬任务。要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期待,把握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的主动权。要切实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二要健全和完善文化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完善文化政策保障措施,建立市和区镇财政公共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扩大市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培育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文化市场主体,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创新文化管理体制,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强化政府政策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三要激发和调动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积极搭建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载体平台,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汇聚起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工作者以及民间各类文化团体的智慧和力量,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广开活力之源、提供不竭动力。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努力开创昆山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来源:昆山日报    责编: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