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苏州10月8日消息 “我们这一辈人,从小就与水为伍,各个擅长水上作业,摇船、划菱桶、镐子撑船这些都是基本功,能在船楞上行走,那才算是技高一等……”在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鹤泾村新近开放的渔文化一角,村民老袁站在一艘渔船前,对围观的村民们自豪地讲述着年轻时打渔为生的场景。

村民在“渔文化”角进行讲解(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这个“渔文化”角,是黄埭镇鹤泾村学史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创新之举,用“渔文化”的老物件,串联起村民们的集体记忆,守住乡愁,让一代人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

作为鱼米之乡,曾经的鹤泾村河道纵横交错,村民们在这里依水而居,发挥靠水吃水的优势,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鼎盛时期,全村约有粮田1665亩、鱼塘约1046亩。随着村办工业的发展,部分村民转向了工业,农业、渔业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河塘、田埂慢慢地成了“遗忘的角落”。

近年来,随着拆迁、散乱污整治等工作的不断推进,鹤泾村党总支因地制宜,通过拆迁安置、“散乱污”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系列举措,使得鹤泾村旧貌换新颜,逐步恢复农村应有的秀丽景色,恢复往日的生态活力。

为带领村民重拾记忆、回归乡愁,鹤泾村以“渔文化”为主题,积极发动村民捐赠老物件,逐渐形成以渔船为主的老物件展,重现祖辈们的谋生光景。而这一特色角,也让村委会逐渐成为村民间的网红打卡地,时常可见一家老小前来参观学习。

“老物件,不仅仅是一件过去的物件,更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对于家乡的难忘回忆,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传承,它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着人们前行的路。”年轻党员小吴在听了老一辈的讲解后感慨道。

同时鹤泾村党总支还以“回归乡愁”为主题,绘制了乡村记忆、农耕文化、文明礼仪特色墙体彩绘,在贴近农村田园生活的同时,让村民们时刻铭记那些过往岁月里的生活记忆,传承文化,留住乡愁。同时这些彩绘也成为传播文明的窗口、政策宣讲的阵地、美化家园的载体,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通讯员 顾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