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5月31日消息(记者王锡斐 见习记者王姝姝)下沉街道社区,建立全科窗口,多部门人员轮岗……这似乎是人们对于街道集成改革的直观印象。社区能有多少难事?基层为什么要集成改革?改革解决了哪些突出问题?

近日,央广网记者实地探访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秦淮区、栖霞区、江宁区、高淳区以及江北新区等六区多部门,来看这场贯穿南京多年,并将一直持续的街镇集成改革到底带来了什么变化。粗看之下,不免奇怪,为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着做?细究之下,才发觉这一份份“答卷”很温馨。

南京秦淮区航拍(央广网发 秦淮区委宣传部供图 王姝姝制)

一项分类达到24个?数据有准度,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

在秦淮区综指中心,最让人惊叹的便是一块数据可视化的高清大屏。2019年,省委编办在秦淮区召开全省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暨街道集成改革现场会,向全省推广秦淮区基层治理“两赋两强”的经验做法。作为南京市先行先试的代表,秦淮区将社区事务变成了一组组数据。庞大的数据从不同维度为社区“画像”,关注全区企业和居民相关的各种“需求”,包括GDP、工地检查、入校名额、景点人流量等,在关键时刻发挥监督、预警和调控的作用。

其中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红花街道的彩虹家园“微”治理平台,对于受助家庭一项内容的分类达到24个,包括低保、残疾、临时困难家庭等,可单选、多选,从而根据需要快速找到特定人群,实现以房锁人。“为了确保数据真实有效,我们每半年就会开展一次入户核查。”工作人员补充道。

数据系统“化简为繁”的谋划和努力,为群众办事服务“化繁为简”提供有力支撑。将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从不同方面细细描摹,以更多的特质建立起企业和居民的立体画像。记者了解到,这些特质的选择都是从多年工作经验中梳理出来的,详实的数据背后是工作人员一家一户敲开门,定期更新信息。基于数据与问题,打通部门壁垒,让数据流通起来,形成全区经验。

尧化门街道(见习记者 王姝姝 摄)

而栖霞区尧化门街道选择开出了两家“银行”——24小时政务银行、掌上时间银行,如果说政务银行实现了7*24小时办事不打烊,那么时间银行的成立则充分调动起了居民力量。通过募集街道耗费心血搭建平台,内外地志愿资源,引导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为居民提供家政、护理、代办、维修等六大服务。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招募志愿者7566人,团队62个,爱心商家28家,累计服务时间41.08万小时,累计服务人次70.4万人次。

精细化管理的背后,总要有人不厌其烦重复同一件事。可以说这张织得密、有厚度的数据网成为街道工作的“提纲”与“框架”,精细化服务与管理正是其源源不断的动力核心所在。

“区块链”和地方版“12345”:集成思维,巧解基层治理难题

江北新区作为中国国家级新区,不仅在产业创新上很有想法,泰山街道更发挥奇思妙想,将“区块链”的概念与社会治理链接起来,解决了居民自治的时间空间问题。

公共收益一直是业主较为关心的问题,让这笔敏感的资金动起来可不容易。过去,一个改善小区环境的小提案需要工作人员“扫楼签字”。泰山街道旭日爱上城的近百位小区业主却通过“链通万家”微信小程序,对“楼顶平台安装监控”和“小区内增设文体设施”两项提案进行投票表决。当天未能到场的业主,则收到了投票的短信提醒,整个投票有效期为10天。

一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小区自治应用平台,跨越时空鼓励助力居民自治共治,成为新区探索“区块链+社会治理”的“第一步”。

参与社区治理不漏一人,处理社会问题也不留死角。作为江北新区综合行政执法的“江小虎自贸骑巡队”的工作并不是检查交通违法行为,队长韩嘉豪介绍,利用骑巡队机动性强、人技结合、一专多能的特点,他们重点对背街小巷的车辆违停、占道经营等进行整治;同时,重点对定山城市客厅、新区市民中心等窗口地带和路段进行巡查。

社区治理遇到的问题很多元,细节之处往往更能反映治理的精度和社会发展的温度。此次采访,让记者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其实是距离南京主城区一个多小时车程的高淳区,在全市第一个用上地方版“12345”。

提到当初接入“12345”的原因,负责人表示,对地方而言,从行政热线中发现的线索,不仅可以更快速解决具体问题,还能“见微知著”,集中整治。但他顿了顿,最后提到的一点让人动容:“高淳方言很难懂。”负责人笑了,“高淳很多老人只会说方言,接入我们这里,可以更及时有效为他们排忧解难。”让沉默的少数不再沉默。虽然接入行政热线必然带来办案数量的增加,但敢于“接入”的高淳亦敢于“担当”的铁腕下也藏着脉脉温情。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还有区选择把服务送到老人家中,对高龄、重病、行动不便的人员开展“优居办”特色服务,让不方便出门的居民一个电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企业“承诺”即可先拿证?为企业做加减,细微处见真章

“近两年我们街道企业申请入党的年轻人数量显著提高,是前几年的两三倍。”玄武区红山街道的相关负责人自豪地介绍这组数据。

2013年起,铁北红山新城建设正式启动,打造产城融合玄武新中心,结合近年来城中村改造更新,3000个企业法人主体先后入驻,党组织第一时间“亮身份”,以党员带动党员。“疫情期间大家不容易,但我们没有一人辞职,我们也没有辞退一人!在党和政府的拥抱下,大家渡过难关。”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园区不仅送服务、送政策,更是送人才。与高校建立合作,采集企业需求举办小型招聘会,更为企业人才建立档案,让人才发挥所长,助力企业腾飞。

江宁区汤山街道(见习记者 王姝姝 摄)

给企业做加法增性能,也要给企业减负。江宁区汤山街道以旅游为特色,“审批服务一窗口”,让酒店企业真正驶上快车道。8个全科窗口、3个审批窗口、7个特色窗口、“全事通”和“代办”窗口各1个。实现一门对外,一枚印章管审批,线上线下两端融合。

不仅如此,江宁区率先启用“先办后审”,大大缩短了办理流程,对龙尚村、园博园等急需开业的酒店,以告知承诺制的方式迅速出证,对受疫情影响耽误现场勘验的企业,采取“云勘验”的方式视频远程勘验。

“当时我们着急开业,但还差一份卫生许可。”原本以为需要一两周时间,但出乎酒店意料的是,相关部门通过20分钟手机不间断视频,完成检查,酒店最终顺利开业。

有意思的是,江宁区汤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宣传栏里放置了十多本办事手册,好奇询问之下,才知道没有一本内容相同。街道梳理企业、居民最常办理的事项,分门别类装订成手册,让办事人一眼就能找到相关事项办理流程。虽然五颜六色各种各样,但办事人却点赞办事更方便了。

江北新区(央广网发 方飞摄)

“为什么要一直持续深化街镇集成改革?”南京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谈到,“就是要将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地,更加有效地激发基层治理体系的活力、创造力,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一场持久的街镇集成改革,使基层有人、有权、有物,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有效解决基层面临的一系列难题。

用好数据,是街镇自我把脉与开方,眼里看得到“大治理”,更要留意到“微服务”。

用好网格,是街镇最精密的仪器,探索每一个街头巷尾、楼道门户。

关注个体,最特殊的情况也被看到、被解决甚至被总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城市越发展,管理越精细、越科学、越智慧。事虽难做则必成,这场看似“化简为繁”的集成改革答卷处处充满温情。

编辑:郑楚豫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