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江苏气象人(央广网发 聂连康制 部分素材:江苏省气象台)

央广网南京7月16日消息(见习记者王姝姝)“小点声,天气预报开始了!”曾几何时,每天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后“19点31分”播出的天气预报,是无数家庭的日常生活组成部分。当播报员念到自己所在城市的天气时,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忙碌的动作,目不转睛盯住屏幕……

在普通人眼中,天气预报就是预报员背后的一张云图,但气象学其实是一门综合学科,与卫星、计算机等尖端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变幻莫测的天气,如今可以通过复杂的方程式“计算”出来。

作为中国近现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江苏南京早在1928年就在北极阁建立了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国家级气象台,如今,北极阁气象台旧址为江苏省气象局所使用,建成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

天气(央广网发 江苏省气象台供图)

经历黄金时代,“卫星自由”为中国气象插上翅膀

今年7月的一天晚上9点多,南京人的手机上突然收到一条“雷暴大风橙色预警信号”的推送,一小时后雨点“劈头盖脸”砸在地上。这条推送的背后,是气象人在幕后24小时不间断的努力与付出。

“我明年就要退休了。”1985年入行的韩桂荣,如今是江苏省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回顾近40年从业经历,他感慨自己经历了“黄金时代”。

“东张西望的观测员、滴滴哒哒的报务员、埋头苦干的填图员、胡说八道的预报员”,这是早年间,气象人对于这个行业主要工种的“玩笑话”,说的是观测员通过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总结,随后报务员和填图员手工更新相关数据,预报员进行最终的信息发布。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天气预告更侧重于人力、理论和经验。如今天气预报的科技比重不断增加——观测站的数量、多普勒雷达的布点,观测手段的飞速发展,都让韩桂荣无比自豪,用他的话说,“以江苏为例,雷达排布之密集,过去想都不敢想”。

“曾经,我们的气象工作还需借助于国外的卫星资料,用别人的卫星,在各方面都会受到许多限制,应该要搞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气象卫星。”1988年,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发射,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点燃了无数人眼中的光,也照亮了中国气象卫星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路。韩桂荣对风云系列卫星如数家珍,每一次的突破都让他振奋,他见证并深度参与着气象事业一次次里程碑式的发展。

江苏省气象台(央广网发 聂连康摄)

“算出来”的预报,每一个重大的气象决定都牵动着一座城市

天气预报是怎么测报出来的?江苏省气象台台长康志明表示,是“用复杂的方程式算出来”的。气象学的进步不仅是科技设备的更新,也是综合学科发展的体现。“我们当年在学校学气象的时候,数学、物理、化学都要学,后来还增加了计算机等学科。监测是预报的基础,需要各学科发展,才能推动气象事业走向更精确。”康志明介绍,“现在天气预报最主要的技术支持是数值天气预报,就是用非常复杂的数学物理的方程来描述大气的运动。比如说,我们将地球表面分为无数小气块,观察每个气块的温度温压等各种要素,随着时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然后用方程式将其描述并‘解’出来,复杂程度和计算量可想而知。”

对于人们好奇的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会不准确,康志明也给出了答案:“我们面对的大气系统是一个混沌的系统,细微的差别就会造成完全不同的天气。对天气进行测算,‘预报’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命中率。”

天气预报不准可能对于普通人而言,谈笑间就会过去,但对于气象人而言,一次不准,就能记一辈子,身为首席预报员的韩桂荣便是如此。无数次正确的预报他已经记不清了,但几次错误判断让他一直难以释怀。“有一年,南京没有迎来‘预报中的暴雪’,但有关部门已经出动人力,做足准备,一个决定牵动了多少部门、多少人!有的时候,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我们技术不断进步,我们的年轻人也非常优秀。”韩桂荣笑了,“担子早就该交给他们了,但如果他们遇到情况,愿意和我讨论,我还是非常乐意出力的。”

不再守着“19:31”,如今预报随时随地发到你的手里

“过去大家获取预报的途径可能就是晚上围坐桌边一起看电视,而且往往只能看到省会城市的天气。但现在,不仅可以通过手机、网站等方式查看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还可以随时看到所在地区的即时天气情况。”康志明介绍。如今的天气预报已经可以更为精准地告知人们,你所在的这座城市可能会在明天的什么时段迎来一场小雨。

在省气象台的业务里,面向市民的天气预报,又名公众服务,只是气象工作的一部分;除此以外,他们还承担着决策气象服务和行业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防震减灾的重要依据;同时还为电力、交通等部门提供专业化的预报。

“更精准的预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康志明语气坚定而有力,其实他未言明的是,近年来,江苏气象预报决策服务产品应急制作能力不断提高,决策服务预见性逐渐增强,精准度和普及程度十分优秀。江苏省气象台以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示范体系建设为契机,联合省应急厅、省通管局建设预警短信提速扩容专用通道,2021年底率先在全国建成了广覆盖、高效率、高精度的江苏预警短信专用通道。三年,省市县283个单位通过省突平台发布预警信息40000多条,覆盖应急责任人9600多万人次,覆盖公众2亿余人次,重大突发事件绿色通道短信全网发布覆盖省内外用户9.25亿人次。

天气(央广网发 江苏省气象台供图)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一代代气象人用数字测莫测,在实战累经验;他们是市民每一次出行的安心,是风霜雨雪下保卫城市的信号。从“借国外的天气卫星”到“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气象学的飞速发展是科学的发展,亦是祖国强大的缩影。

笑揽风云万象,强国复兴有我。

编辑:郑楚豫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