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扬州市出台《扬州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将儿童友好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服务全程。各地积极响应号召,推动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各项发展,利用自身特色,创新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探索。
蒋王街道和月社区:“5分钟儿童友好服务圈”尊重儿童感受
为更好地为社区儿童服务,办好事、办实事,和月社区以满足辖区儿童需求为导向,不断转变儿童服务理念,着力打造“5分钟儿童友好服务圈”,将“关爱儿童、享受美好生活”贯穿于社区儿童友好服务工作,营造儿童友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沐浴阳光、快乐成长。社区关注儿童的实际需求,打造了多个主题空间。社区内读书角、家长学吧、书画室、科普教育馆等家庭教育活动场所一应俱全,而且还创新打造抗震减灾3D模拟体验馆、小学生学做菜体验室、儿童融媒体演播厅、红色放映厅等,进一步链接教育资源、拓展功能体验。同时关注到儿童休闲娱乐的需求,和月社区在不远处的汇鑫公园打造了儿童主题公园,目前这里已成为辖区少年儿童闲暇时光最爱去的地方。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竹西街道竹西社区:“小竹笋”议事会和“竹笋护苗队”助力儿童参与
竹西社区积极探索“儿童友好·全民护航”的发展路径,坚持党建引领为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基层文化阵地,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培养“能思会想有行动”的社区小公民,倡导儿童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和行动自觉,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成为居民共识。
社区拓宽儿童参与路径,建立了竹西社区“小竹笋”儿童议事会,议事会成员由社区7名辖区3—11岁儿童组成,不定期探讨关于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培养孩子们参与社区治理的责任感,凝聚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自议事会成立以来,结合辖区儿童的需要,设计了5次小组活动单元,分别以“我的社区我做主——为社区发展提金点子”“我心中的理想家园——儿童友好社区空间设计”“社区是我家——垃圾分类我在行”“社区服务看我的——儿童友好社区服务策划”为主题定期开展小组活动,形成了多条改造意见。社工对儿童参与、议事能力提升提供方向规划、专业知识输出及全过程陪伴引导,为儿童参与赋能。
梅岭街道邗沟社区:“一幅儿童友好地图”汇聚关爱“微力量”
邗沟社区坚持以各种形式汇聚关爱儿童的“微力量”,为辖区网格儿童提供更多温馨细致的服务,打造安全、舒适、愉快可参与的美好生活圈,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社区绘制完成一幅“儿童友好地图”,以社区为中心标注各个楼层的舞蹈室、自助烘焙区、全民阅览室等点位。地图采用“一米高度”的儿童视角,将儿童友好元素巧妙地嵌入有限的空间布局中。社区整合资源助力双减,与周边中小学以及非遗老师、国画书法大师合作公益课堂项目,开启周末课堂、七彩夏日暑托班等,让辖区双职工家庭“带娃”无后顾之忧。社区还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开启托班及课后辅导,开展内容丰富的公益课堂,讲解所学知识点等,给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友好环境,助力成长。(杨妇联)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