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坚持常态化组织开展接地气、有新意、富活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以文化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三级贯通,覆盖到村,提升组织引领力

建立“镇-村-户”三级联动组织领导体系,突出发挥党委核心作用,为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优化顶层设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以镇区“大党委”构架为基础,统筹辖区文化资源,集聚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各文化团体、文化机构、志愿者队伍、文化中心户等力量,辟建“上下联动、力量下沉、全面覆盖、落实落细”的群众文化艺术公益志愿联盟,努力形成各方面踊跃参与的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动力。浓厚宣传氛围。把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列入镇、村重要议事日程,选好以胡立猛、李海梅、王朁为代表的文化带头人,成立13个文化服务小组,指导各村常态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实施“归雁”工程,采取“媒体宣传+组织引导+文化交流”等途径,鼓励引导各类文化人才返乡创业。强化考核力度。将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量化为“6+1”责任考核清单,明确党委“一把手”为文化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将发展群众文化纳入党委中心工作,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内容,不断强化文化队伍建设力度。

搭建平台,主抓阵地,提升文化硬实力

抓好阵地提档升级,资金保障到位。结合茅村实际,将文明实践与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汉文化、特色产业相结合,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并将文化阵地建设经费列入每年政府预算,确保文明实践阵地与文化阵地融合提质工程不断档。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完成镇文化站的全面升级改造。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创新谋划到位。积极推进“茅村镇群众文化艺术公益志愿联盟”高效运作,扩大吸纳社会力量范围,打破地域、行业等限制,充分利用各村、协会、企业闲置设备和房舍,实现文化资源的开放共享,打造全镇文化工作一盘棋运作新模式。2023年成功举办茅村镇民俗文化节、留武村葡萄文化节、茅村镇首届灯彩大集元宵文艺晚会、茅村特色非遗项目展示展演等特色活动20余次,将文化与体验、旅游与节庆相结合,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丰富内容,培育亮点,提升对外磁场力

紧跟时代发展,融合线上线下。充分利用短视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全新语境,创新对外传播形式,打造集展、演、赛、讲为一体的多元化“文化茅村”主题活动品牌。开展“非遗购物节”直播带货活动3场,直播带货总销售额达8万余元,用“小直播”开辟非遗产品销售的“大市场”,以流量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把握群众需求,做好服务引导。茅村镇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深接地气、通俗易懂、小巧灵活的特点,开展“五进”活动。组织文艺志愿者进乡村、进学校、进景区、进单位、进家庭,结合主体特点,把握群众需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让百姓点单,输送贴近百姓的文化活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志愿服务活动共计服务群众40万余人次。创新工作思路,打造特色品牌。运用“纵横深”三维工作法,逐步凝聚成了纵向以“民俗闹春、音乐消夏、欢歌庆秋、劲舞暖冬”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横向以“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民宣讲、全民节庆”为主体的全年系列文体活动,深入推进“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与扫黄打非工作,真正做到了一年四季主题不断,内容不断,打造了众多深受群众喜爱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今年已举办全镇群众性文化活动76场,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25场,完成“一村一品一场戏”演出7场,组织全民阅读活动10场,举办“我们的村晚”新春联欢会、“夜享文明 赋彩茅村”纳凉晚会、爱国主题书画展等活动18场。(潘茜 张杰)

编辑:王纪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