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块牌子、五条汉子、五十万元开发”的白手起家,到地区生产总值的870亿元;从1992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落户,到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百亿元……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诞生的江苏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镇江经开区”),正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融合,成为镇江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产业强市“一号战略”的排头兵。

今年上半年,镇江经开区GDP增幅6.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亿元,同比增长7.3%。

镇江经开区航拍图

聚链成群 园区企业“众木成林”

据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朝阳介绍,镇江经开区坚持“链”上发力,针对产业发展需求梳理编制产业招商图谱,综合运用生态伙伴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全力攻坚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和新质生产力项目。今年上半年签约项目中,符合省市重大项目标准的占比超过一半、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数和新列统入库投资额均居镇江市第一。

在孚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械手臂正将生产材料有序运送到传送带,AGV小车自由穿梭于生产线之间为物料传递提供支持,RGV有轨穿梭车则在产品的入库和出货间往返不停……这里生产的三元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主要供应梅赛德斯—奔驰纯电车型。2023年公司实现产值128亿元,同比增长32%,应税销售额138亿元,同比增长65%。

孚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作为镇江经开区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孚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位于国内为数不多的国家级“新能源+分布式光伏”叠加示范区,目前该示范区已形成近300亿元的产业规模,拥有配套齐备的动力电池与太阳能光伏两条产业链。

产业完备的上下游链条,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制胜“法宝”。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平表示,作为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资源要素的集聚是企业落户镇江的重要考量之一。目前,公司主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研究、制造和销售,随着年产1.5GW高效太阳能组件等项目落地投产,电池产能可提升20%、组件产能提升35%,而制造成本可下降13%。

以园聚链、以链集群的新能源产业只是镇江经开区四大产业的缩影。作为镇江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镇江经开区瞄准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航空航天四大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利用建设用地、港口岸线等资源优势,加快招引落地优质项目,以产业集聚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从无到有 未来产业“向新求质”

2024年作为“低空经济元年”,镇江经开区航空航天产业迎来了新机遇。2024年7月,镇江大路通用机场打造江苏首条跨省低空物流航线并成功首飞,标志着镇江低空物流应用场景的实质性落地,低空经济场景应用进一步拓展,为镇江经开区低空经济发展开辟“新赛道”。而即将试运营的水上机场,将与生产生活、公共服务以及文旅项目紧密结合,促进区域航空产业集聚、产业链条辐射。

今年以来,位于镇江经开区的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也在瞄准低空经济新赛道,积极发挥航空特色办学优势,全面增强人才培养精准度。“江苏航院计划今年新增机场场务技术与管理等航空类专业,提升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强化创新服务能力。”江苏航院院长殷国兴表示,学院将紧密对接产业、深化产教融合,不断为地方发展低空经济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低空经济产业“从无到有”的蓬勃发展,和镇江经开区航天航空产业的发展脉络如出一辙。2009年开始,镇江经开区就及时抢抓国产大飞机、低空领域逐步开放等重大战略机遇,较早布局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园,打造集聚航空产业要素和资源的重要平台。

“目前我们承包了C919飞机后机身后段、副翼、后机身前端、垂尾复材等4个工作包,占机身所有复合材料零部件份额的40%以上。”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明富说,“地理区位优势、地方的财政支持以及政策扶持,让我们在这里发展更有底气、更有动力。”

像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这样成为C919飞机供应商的企业,航空航天产业园共有3家。目前,园区共有涉航企业26家,其中国家以及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多家企业参与C919飞机、ARJ支线客机、AG600水陆两栖飞机以及“蛟龙”“天宫”等“国之重器”的零部件研制。

镇江经开区航空航天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佳锋说:“园区建设至今,始终以‘前瞻定位、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总揽全局,以‘大路通用机场、江苏航院、航空航天产业园’为核心,聚集了菲舍尔、航天海鹰、航发优材等一批优质涉航企业。近两年新签约‘四个一’产业项目占比近2/3。随着C919大飞机的量产,园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4%,正迎来宝贵的风口机遇期。”

多维发力 科技创新“上新上架”

从北京的地下室创业起步,到2014年来到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租用400平方米的厂房,生于北京而勃发于镇江经开区的江苏金海创科技有限公司,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激光精密标刻、无人驾驶、医学美容等多个领域,去年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细分行业市场位居全国第一。

这一路走来,江苏金海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磊感触颇深:“镇江经开区招商并不介意公司的办公环境,我们三位公司创始人都是江苏人,因为乡情、高铁站、招商政策优渥等因素决定到镇江经开区发展,2014年来到这里,镇江经开区和科技园给予了房租等优惠。公司发展过程中缺少高端人才和订单,经开区和科技园一直给予帮助。现阶段,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3.78万平方米的年产40万套振镜生产基地。”

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航拍图

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由镇江市政府、镇江经开区管委会联合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两所驻镇高校四方合资共同打造,包含中心研发区、双子研发楼等各类创业创新载体100万立方米,各类创新平台100多个,并依托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品牌集聚效应,先后创建有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生命健康众创社区、省级再生医学小镇、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等38个品牌荣誉。

聚焦科技与产业融合,镇江经开区尤其注重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全区创新创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镇江经开区拥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拥有省级研发机构90家,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家、企业技术中心24家、工程研究中心15家。

聚焦产才教融合发展,镇江经开区以“双引双服务”为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企业需求集聚人才。自工作开展以来,累计走访产业链重点企业200余家次,梳理企业人才需求500余条,围绕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等实际情况,引进并入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25人次,连续两年市级领军人才入选数位列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镇江经开区围绕重点产业,大力开展航空航天产业人才专项行动,组建“四大联合体”,以点带面、辐射引领,持续推动产业、教育、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栽下幼苗,孕育“科创森林”。在土地资源、金融资源、政策资源、人力资源等核心要素加速集聚下,2023年,镇江经开区研发经费总量突破3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亿元、增幅突破50%,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4个。(李伟男 肖心月)

编辑:顾炀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