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间,大幸福。在动迁小区里,那些位于住宅楼底层的架空层,曾经堆满杂物、积满灰尘,甚至沦为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垃圾悄然堆积的“灰色空间”。为撬动动迁小区物业治理大能量,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以徐公桥花园与庞家浜新村为试点,开启架空层蝶变之路,将原本单一的立体架空层转化为多功能复合场所,完成一场兼顾安全与民生的革新工程,让老旧空间焕发新貌。
庞家浜新村
此次架空层改造以消防安全为基石,创新引入消防“新三件套”设备,配合全域覆盖的自动喷淋系统与防火墙隔断,形成“感知-响应-阻隔”立体防护体系。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模块化布局与精细化划分,分别打造出徐公桥花园可容纳约370辆(6个架空层)、庞家浜新村可容纳约200辆(6个架空层)的电动自行车标准化停放区,既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又真正实现居民停车充电规范化。
儿童活动室
在保障停车功能正常以及停车安全的前提下,创新空间资源利用,将未利用的架空层空间打造成书屋、儿童活动室以及“暖阳之家”等专属居民的活动室,既满足青少年假期活动需求,又满足老年人社交娱乐需求。这种“安全停车+便民服务”的创新模式,有效实现动迁住宅小区空间效能的最大化利用,推进架空层从单纯功能性区域,跃升为邻里互动的情感纽带。
徐公桥花园居民李女士由衷赞叹:“现在不仅停车安心,还多了休闲好去处!”此项改造工程获得小区居民认可,进一步提升居民对物业服务满意度的评价。
改造并非终点,花桥将坚持用心倾听居民心声,用情改造身边空间,让幸福感在“家门口”落地生根,也为花桥老旧小区创造宜居环境提供示范样本。(花宣)
编辑:庄滨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