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泰州市公安局姜堰分局依托“大数据+RPA+AI”技术手段,构建实战型“e警+”赋能中心,归拢数据资源、统抓权限安全、拓展赋能场景,为基层警务工作注入更多智慧力量。

“‘e警+’赋能中心坚持超前理念,运用创新手段,推动‘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型。”姜堰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刘沛说,构建“e警+”赋能中心,是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从而提升警务效能,保障社会面安全的关键一招。

汇聚167项信息源打造“数据宝库”

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数据资源是关键保障。作为姜堰分局“e警+”赋能中心的集成工具,“融e查”平台凭借强大的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实现了从单一数据源到多元数据融合的跨越。

“目前‘融e查’已经归集了16个常用研判平台数据,涵盖人员概况、感知动向、活动轨迹等167项信息,能为各警种部门和派出所提供大规模、常态化的数据支援。”该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潘秀平介绍,“融e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能自动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与犯罪趋势,构建起高效的预警预判体系,为警方提前布局、精准打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8月4日凌晨,姜堰城区发生多起盗窃车内财物案件。接到报警后,民警陈炳威很快锁定嫌疑人身份,并将嫌疑人信息录入“融e查”平台。没过多久,平台就生成了一份详细报告,包含了嫌疑人经常出入的场所位置等关键信息。当天下午4时许,民警成功在海陵区某卖场附近将嫌疑人抓获。

“在‘融e查’的助力下,新质公安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陈炳威说,以前办理案件,民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整理、核实各类信息,现在“融e查”平台不仅能提供所需数据,还能进行智能分析,大幅提升了办案民警的工作效率。

该局还依托“融e查”,与交通、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形成社会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通过跨部门数据的交叉比对与综合分析,警方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社会动态,及时发现各类风险隐患。

“赋能小警”上线,成就“实战尖兵”

“e警+”赋能中心,设有“赋能小警”模块。“赋能小警”作为民警的虚拟分身,能够模拟民警在PC端的全部操作,并接受民警调度,于指定场景执行指定任务。

7月4日,情报指挥中心“在逃人员研判”实战场景搭建上线。“赋能小警”自动提取在逃人员信息,并通过比对相关数据,智能补充在逃人员数据库信息,同时生成研判报告,第一时间推送预警指令至民警手机。“在逃人员研判”实战场景上线当天,姜堰警方就抓获1名外省逃犯。7月份,共有7名在逃人员在姜堰落网。

该局还出台相应规范性文件,成立研判支撑团队,按照全面开放、按需授权、安全应用的原则,根据各警种部门的申请,先后建成“相关人员背景调查”“反诈止付”“流动人员核录”等16个应用场景,并设立20名“赋能小警”执行对应任务。

民警探讨场景建设模型优化(李誉 摄)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赋能小警”已执行任务730余次,累计服务时长达8800小时,总运行数据量超过12万条,极大地释放了警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7×24”小时赋能,解锁“增效密码”

秉持“给任务就要给支撑”和全量赋能“无条件、有时限”的理念,姜堰分局依托“e警+”赋能中心,为各警种部门和派出所提供“7×24”小时赋能支撑。

该局治安大队户政管理中队副中队长刘小芳对“e警+”赋能中心赞不绝口。刘小芳每个月都要对社区民警反馈的信息进行核对,因为数据量大,通常采取抽样检查的方法。申请赋能支撑后,她只要将收集的数据归拢,“赋能小警”就能代替她逐条比对,实现全量监督。

“现在借助‘e警+’赋能中心,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平台还能标注出问题所在,方便我有针对性地对结果进行修正,确保公平公正,实现了业务工作的提质增效。”刘小芳说。

此外,该局注重收集民警对“e警+”赋能中心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对平台进行优化改进,使其更加贴合实际工作需求,开创了“一警牵动全局、全局支撑一警”的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姜堰筑牢“智慧之基”。(张玉成 马洪建)

编辑:庄滨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