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乡村发展的现实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苏南乡韵”实践团在过去的2年中,以农文旅融合为着力点,深入苏南地区,探访了16个旅游型传统村落,探究如何通过整合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2024年暑假,团队前往了无锡市山联村,在走访中,团队了解到山联村曾是矿村,如今村内以农家乐、茶舍、家庭农场等为主要产业,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还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进了他们的幸福感。一位村民高兴地告诉成员们:“旅游发展给我们创造了很多机会,现在大家不用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团队还参观了山联村打造的以“金色田园·自在山联”为主题的金丝皇菊种植园,了解到金丝皇菊不仅是当地的传统产业,更是地方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勤劳、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许多村民通过金丝皇菊的种植与加工,改善了生活条件,也使得这一传统产业得以传承和发展。

2025年寒假,团队前往了苏州市陆巷古村和明月湾古村。陆巷古村源于南宋,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村落,古巷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遂高堂、会老堂、晚三堂、熙春堂、双桂堂、明代古井等古迹三十余处,呈现出独特的江南水乡韵味。明月湾保留了众多古建筑,分布紧凑,环街而建,完美保留了江南古村落的原貌。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沟通采访,团队成员得知,近年来,村庄借助明月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古朴建筑景观,积极发展旅游业,居民们也纷纷紧跟时代步伐,开设民宿,售卖草鸡蛋等土特产品,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业三者的有机融合,助推乡村发展。

考察探访现场

团队指导老师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院长侯兵表示,“乡村文化遗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具备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文化遗产能够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和乡愁情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农文旅融合通过挖掘乡村独有的民俗文化、传统节庆、手工艺、乡村建筑等文化元素,从而构建全域旅游的多元化产业结构,提升乡村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2年的调研走访,团队共前往了苏南地区16个旅游型传统村落,访谈了30余位包括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70余位当地居民、100余位乡村游客,获得访谈文本70万余字,团队调查人次150余人次,有效问卷1573份。在走访实践中,团队成员不仅亲身感受了传统村落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深刻认识到传承与利用乡村文化遗产对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扬大轩)

编辑:顾炀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