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公安局“伴航工程·祝你平安”研学基地正式启动。该基地是扬州市公安局实施“伴航工程”的一个重要阵地,涵盖24个研学点,设置“5+2+X”条研学路线,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量身定制集针对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法治安全研学方案。
研学基地是扬州公安为孩子们常亮的“一盏灯”,近年来,扬州公安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积极部署实施“伴航工程”,用心用情做好未成年人的“引路人”“守护人”,全力构建“党政领导、公安主战、部门参与、联动共治”的治理新模式,开展“扬剑”“清源”“爱苗”“护蕾”四大行动,以实际行动为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织密安全保护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当前,扬州公安伴航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将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逐步“嵌入”民警日常工作已成为常态。用“铁脚板”+“大数据”排查出生活困难、身体残疾、监护缺失、流浪留守等儿童,逐一通报属地党委政府,督促落实结对帮扶措施,协同政法委、司法、妇联、民政等部门开展联动共治,实现指令迅速响应、处置全程跟踪、措施衔接互补,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为织密未成年人立体防护网,扬州公安机关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紧盯校园重点、强化场所管理、优化联防机制,聚焦打击、保护、治理、预防等关键环节,部署推进“扬剑”“清源”“爱苗”“护蕾”四大行动。同时,扬州公安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特色和优势,不断加大关爱力度,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港湾。2023年以来,全市已建成112家派出所关爱工作站。
扬州公安走进校园开展安全宣传活动
源头治理靠前服务,科技赋能打造保护新格局
“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们找到了孩子,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不久前,一对年轻夫妻焦急万分地来到邗江公安分局西湖派出所报案,称女儿与家人走失,请求帮助寻找。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找回走失儿童,派出所民警依托伴航工程大数据赋能平台,进行地毯式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不到两小时,孩子找到了,这对年轻的父母紧紧握着民警的手连声道感谢。
大数据赋能平台是未成年人的“电子保护伞”,更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电子警示器”。
“平台以搭建动态监测预警模型为抓手,依托智能感知网络,综合运用大数据与警情案件相互碰撞,线索一目了然。同时,平台与社会面巡防力量联动,让线上线下实现无缝衔接,对未成年人犯罪形成了有力震慑。”扬州市公安局内保支队支队长王玉林介绍。
将矛盾化解在源头,风险防控在萌芽,保护开展在前头,扬州公安机关依托大数据赋能平台,紧紧围绕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坚持惩治与挽救、案件办理与社会治理相统一,持续深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涉及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嫌疑人往往是家庭关爱缺位、法律意识淡薄的未成年人,引导教育、护航成长也是公安机关的责任,让他们迷途知返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王玉林说。今年以来,全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和违法犯罪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6%、16%。
打好护校安园“组合拳”,“警”心呵护伴成长
“你们认为这些同学的行为是否构成校园欺凌?”8月17日,在扬州市公安局广陵分局文峰派出所青少年公民警察学校,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课正在有序进行,来自全市40名小学生津津有味地听着教官的讲解。
“青少年公民警校自成立以来,已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430余期,服务青少年累计超过1.8万人次。”文峰派出所所长吴君博介绍说。除广陵“青少年公民警校”外,宝应“润苗驿站”校园警务室、邗江“青苗护育基地”、仪征安全教育体验馆等33处法治安全教育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青少年沉浸式体验“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教育。
除了校外的“安全基地”,扬州公安充分发挥学校普法主渠道作用,优化普法案例和专业宣讲力量,全市473名法治副校长,15支公安“法治宣讲团”“护苗行动队”始终致力于增强未成年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常态化走进校园开展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等法治安全教育,为师生们撑起“安全伞”。
扬州公安深入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
扬州公安把校园作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的核心阵地,始终牢固树立“校园安全无小事”理念,立足公安职责,主动担当,多措并举,严格把控各项校园安保措施,用心用情全面推动平安校园建设提档升级。扬州公安深入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部署护学警力“一校一策”明确护学方案。以交巡融合改革为契机,整合交、巡、所等多方力量,开展叠加式巡逻守护,综合学校所在区位、师生人数、道路拥堵等情况,“一校一策”明确护学方案,“警校家”护学岗已实现全覆盖,护学警力既管交通、又管治安。扬州公安在全市9所重点中职院校设立校园警务室,实现全市重点中职院校校园警务室全覆盖,通过“一校一警”安排专职民警入驻,联动学校保卫部门等举措,常态化开展治安防控、矛盾化解等工作,校园安全稳定质态持续提升。(朱正茂 傅蓉)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