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着春意渐浓,“四不像”小鹿接连诞生,这些萌态可掬的小家伙在草地树林间休憩玩耍,为保护区带来新生的喜悦,也让人们见证了中国珍稀动物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效。

母鹿与小鹿

据悉,随着大丰麋鹿保护区的麋鹿种群数量持续增多,保护区有计划地开展麋鹿迁地保护实验,同时也让麋鹿种群最强壮的优良基因在全国“开枝散叶”。盐城市麋鹿研究所所长解生彬介绍说,“我们开展迁地保护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减轻大丰麋鹿种群密度高的压力,另一个就是有利于麋鹿种群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这对麋鹿种群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大丰麋鹿“走”进天津七里海湿地保护区

麋鹿迁地保护有助于物种存续和生态优化。多年来,大丰麋鹿保护区已陆续向内蒙古、青海、湖南、福建、江西、上海、北京等多个省份和城市输送麋鹿,已输送超30批次,数量达440多头。今年3月,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次性向天津七里海湿地输送了58头麋鹿,不仅进一步拓展麋鹿的栖息版图,更为中国麋鹿种群复壮,构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作网络注入强劲动力。解生彬介绍,“经过回访、观察,我们发现输送出去的麋鹿适应性强,种群发展也比较理想。目前,保护区还与山西、浙江等地达成了初步迁徙意向,后续也将持续推进麋鹿的迁地保护工作。”

在树林中休憩的鹿群

据统计,2024年大丰麋鹿保护区麋鹿种群数量已达8216头,其中野外麋鹿数量增长至3553头。从“濒临灭绝”到“种群复壮”,从“单一保护”到“生态共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践举措,不仅书写了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的奇迹,更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余乐 谢斌)

编辑:王纪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