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是人们对淮河深厚底蕴文明滋养和富庶鱼米哺育的感恩。古城盱眙,往事承千载,一瓢淮水一首诗,“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此诗为北宋苏轼登临盱眙南山(第一山)时,远望淮河所发感慨。

霞光映照淮河,浮光跃金,泼洒一幅“水天一色”绝美画卷。

落日黄昏晓,晚风醉霞光,微风轻拂,落日浸染淮河。

暮天之下,落日熔金,都梁阁、淮河光影再现了“僧伽孤塔供淮天”的静谧安详图景。

入淮清洛渐漫漫,荷叶、浮萍……凭风微动,满塘皆是芙蕖香。

晚霞、蓝天、白云、渔舟在淮河水中交错倒映,时隐时现。

善道盱眙,立淮水之畔,百姓傍水而居,悠悠荡荡,温柔绚丽,一叶扁舟、一首渔歌,勾勒出一幅“渔笛一声横晚风”的闲适生活图景。

编辑:王纪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