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11月30日消息(记者王锡斐)冬日的暖阳和南京城总是很搭,在摇曳飘零的梧桐叶间,在古今辉耀的建筑旁,在街头巷尾每一个人灿烂的笑容里……
11月26日,随“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网络主题活动江苏站媒体行走进南京,探访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漫步其中,暖阳般的“温度”如影随形,在科技工作者的心中,在城市建设者的掌心,在社区居民们的脸上……
紫金山实验室是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研究的也都是未来网络、6G这样前瞻性的领域,于南京城市而言,是高高的灯塔,支撑引领却又有点遥不可及。其实不然,此次采访,在和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陈平平的交流中,认识到这些高大上的科技原来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研究的,就是大家所关心的。”16岁便来到南京求学的陈平平,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了,从初来租房时,感受到房东的热情友善,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家,新老南京人的兼容并蓄,他切身感受到城市极强的包容性。他说的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活在这个城市,人人都是南京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自己也会逐渐讲一口南京话,会喜欢去门口斩个鸭子,习性慢慢相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更加紧密。”
早就耳闻南京民生有温度,实地走访,原来南京的民生不止于温度,更有高度。丰富的科教文资源给了这座城市强大的支撑,创新动能澎湃,南京总给人一种朝气蓬勃、有活力的感觉。
于社区治理、交通运输、新兴业态……科技创新赋能城市,点亮生活。
共治数字社区平台让基层管理更“智慧”,生活在安全舒心的环境里,人们脸上的松弛感、幸福感装不来、藏不住。采访当天,社区居民们开展着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他们说的一句话很质朴:“谁来都一样,这就是我们的日常,不会因为谁来而改变。”那种幸福感很纯粹。
城市发展再快,也不会落下老年人。一位社区党委书记的话也让我很有感触:“在技术的加持下,我们作为社区工作人员,还要努力做到‘慢’,要更有耐心、更精准、更细致,例如是否服务到为老、为小、为困的特殊人群身上来。”这不正是博爱之都的源泉吗?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在南京,创新与人民城市建设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创新为人民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而人民城市的理念又指引着创新朝着更加利民、惠民的方向发展。南京以创新为笔,一幅绚丽多彩的人民城市新画卷徐徐展开。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