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太湖治理:抓好5项工作迎接10年大考

2017-05-04 00:06:00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央广网南京5月4日消息(记者景明)2007年太湖水危机爆发以来,江苏省拉开了铁腕治污、精准治太的大幕。9年来,江苏持续成功坚守住了“两个确保”治太底线,太湖水质持续改善。在治太10年大考来临之际,江苏省太湖办副主任钱江表示,为了实现2017年治太重点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75.9%;太湖总氮、总磷减排量分别削减达4.52%和4.25%年度目标,江苏将重点抓好5方面工作。

      以两个确保为首要任务,全力抓好应急防控工作。下半年,党的十九大将召开,这是今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太湖决不能出问题。4月底,江苏省太湖办牵头召开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工作会议,研究布置具体任务。各地各部门将强化底线思维,严格执行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全面落实防控责任和工作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重点湖区、饮用水源地、调水通道、主要入湖河流等水质藻情监测,出现问题及时处置。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做好水厂原水和出厂水水质监测,储备应急物资,加强应急演练,确保饮用水安全。扩大市场化手段,积极探索新的蓝藻打捞及处置模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目前,沿湖112个蓝藻打捞点(平台)、17个固定式藻水分离站、3个移动式藻水分离车和4个藻水应急调峰堆场、1个藻泥堆场等设备已经全部到位。另外,组织对拆除后的围网养殖区进行清淤。结合水草生长需要,科学安排调水,保持太湖适当水位。加快完成新沟河工程,加快新孟河工程建设,及早发挥走马塘工程效益。

      以控磷降氮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提高治太精准性。全面实施太湖流域总磷总氮控制方案,执行严于全省的氮磷总量控制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加快园区循环化、生态化改造,从源头降低氮磷污染负荷。完成年度压减过剩产能、淘汰低端低效产能任务。落实“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开展电镀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巩固“十小”企业取缔整治成果。从严实施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等标准,确保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完成禁养区外养殖区域、总量、畜种和规模等确定工作,全面清理整顿非法和不符合规范标准的养殖场、养殖专业户,规模化养殖场治理率达60%,规模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3%。加大退圩退养还湖力度,加强网围养殖综合整治。推进池塘循环水养殖、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确保化肥施用总量较2015年削减2%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增污水管网400公里以上,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5万吨以上,基本完成撤并乡镇集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完成400个规划布点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增城乡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4000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以小流域整治为有效载体,切实削减污染入湖总量。江苏省太湖办于今年2月23日印发了《主要入湖河流整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苏太函[2017]28号)。各地按照意见要求,对主要入湖河流及其支流支浜进行排查评估, 6月底前制定或完善新一轮入湖河流及其小流域综合整治方案,并加快组织实施。推进淀山湖、吴淞江、太浦河等省界断面达标整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各地5月底前明确辖区内每条河的河长,6月份河长开始履职,争取年底前消灭40%以上黑臭河流和支浜。各级河长牵头组织专项检查和集中治理,协调解决问题,并对本级相关部门和下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问责,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以生态修复为重要举措,加快建设环湖生态保护圈。推进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进一步彰显生态特色。重点开展饮用水源地、入湖河口、太湖西部等湖泛易发区生态清淤。完成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方案,形成今年先期实施80万方太湖宜兴水域生态清淤工程。完成长荡湖等重点湖泊清淤任务,定期疏浚骨干河网。开展上游环湖1-2公里范围内、主要入湖河流河口的湖滨湿地和生态防护林建设,生态缓冲带,削减氮磷入湖量。加强重要自然湿地和已恢复湿地的保护,防止过度景观化和商业开发。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完善控制性种养水生植物。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机制,建设蓝藻、水草等打捞处置一体化工程,提高资源化利用率。积极推广示范工程,推进河湖淤泥及固化土资源利用。

      以责任落实为根本保障,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面落实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强化地方主体责任,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加大推进力度,力争当年项目当年完成、当年见效。省有关部门制订或完善相关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加大检查推进力度。加快编制宜兴、武进生态引领区规划。修订省级治太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研究制定藻泥、淤泥、污泥处置等资源化利用补贴和奖励政策。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各类已建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行率。严格执行氮磷收费政策、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进一步落实排污权交易和有偿使用、环境资源区域补偿等环境政策。开展总磷总氮来源、蓝藻滋生规律和太湖地区生态发展规律等研究。严格执行“网格化”管理,全面落实“河长制”要求,坚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执行新修订的省太湖治理工作督查考核办法,完善省市县三级考核体系和部门考核工作,加大检查督办和考核通报力度。持续开展“263在行动”问题曝光,加强舆论监督。对失职渎职的单位、人员进行约谈或问责。

      据介绍,2017年以来太湖治理开局良好,太湖流域水质保持改善势头。1—3月,太湖湖体平均水质为Ⅳ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54.6,同比降低0.4,继续处于轻富营养状态。主要水质指标中,高锰酸盐指数3.8mg/L,同比降低7.3%,保持Ⅱ类;氨氮浓度0.21mg/L,同比持平,保持Ⅱ类;总磷浓度0.053mg/L,同比降低17.2 %,保持Ⅳ类;参考指标总氮浓度2.21mg/L,同比降低2.6%。15条入湖河流水质有所改善,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河流数为5条,同比增加3条;劣Ⅴ类水质河流数为1条,同比减少3条;流域137个重点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8.6%,较去年同期上升13.9个百分点。国家考核的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各水厂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均满足或优于国家标准,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江苏省太湖办副主任钱江说,太湖治理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社会高度关注,群众热切期盼。江苏省太湖办将切实强化河长制管理,全面落实控源截污、调水引流、疏浚清淤、蓝藻打捞、生态修复等各项治理措施,坚持不懈、精准有效地把太湖治理好,努力促进太湖水质持续改善、流域生态持续好转,为建设“两聚一高”新江苏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编辑: 景明
关键词:

太湖治理:抓好5项工作迎接10年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