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1月3日消息(记者景明 通讯员宁公宣 江公宣)“为江宁公安行政服务中心点个赞!”这是南京光大银行陶先生写给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一封感谢信的标题。
        2019年2月15日下午,陶先生到江宁公安分局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港澳通行证业务,中心高效、热情、细致、耐心、智能化的服务流程彻底让陶先生一改以往关于政府机关“冷脸”“繁琐”“来回跑”的旧印象。因此,他认为“必须为江宁公安处处为民着想,为民办事的工作作风点个大大的赞。”
        “服务窗口多”“几乎不存在等待”“身份证满意拍,办好还能免费寄!”……2019年1月2日,南京市面积最大、业务最全的区级公安服务窗口“综合体”——江宁公安分局行政服务中心启用后,始终紧盯民生需求,创新社会治理,一年来,已经累计办理40余万件,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感谢信240余封、锦旗30余面,群众自编点赞微博80余条。
        然而,一年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基层派出所办事大厅从早到晚都是人头攒动,群众等待时间长,满意度低,投诉多;对接“放管服改革,很多审批事项进不了区政务中心,打造营商环境工作上不温不火;基层所队每天办理几百件审批业务,窗口少、工作量大,还要投入很多精力处理投诉。
        一年来,江宁分局坚持问题导向,大胆破题,以公安审批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各项工作提档升级,品牌特色亮点纷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成果。一年来,中心已经累计接待包括香港、澳门地区的全国各地的考察团182批次。
        人民的满意度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群众普遍点赞的成果折射出江宁公安分局正持续、深入地推进“放管服”改革,并将“精简、高效、便民”的原则贯穿到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日常。江宁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刁品中说,当行政机构人员将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形之时,必将释放出更多的“放管服”改革红利。
        ——巧妙借力  运用“硬”科技
        市民张女士的护照即将过期,为了不耽误出国旅游,她来到江宁公安分局行政服务中心。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张女士来到“出入境智慧服务区”,通过出入境智能一体机,全流程自助完成了身份证识别、业务办理、指纹和签名采集等办事环节,10分钟左右,就完成了全部换证流程。“整个过程就像智能手机一样便捷,按提示操作频繁点击下一步,就顺利完成了。”张女士说。
        江宁公安分局行政服务中心有南京首个“出入境智慧服务区”,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8台出入境智能一体机有序排开。该机器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所有出入境证照的办证环节全部优化、整合,市民在一体机上即可完成护照业务受理、填表、审批、拍照、按指纹、缴费等流程,实现全自助办理。
        中心还引入身份证自助办证机、自助领证机、自助拍照机,甚至还有一台便于驾驶员换证的自助体检机。有换证需求的市民,只要进入自助体检机,便可通过互联网即时连线的方式与交管所体检医生对接,在中心大厅现场自助进行上肢、下肢、身高、视力、听力、辨色力的检测,检测完成后即刻生成报告。
        导服台旁边的还有一面硕大的电子屏幕,可以通过数据、图标等形式显示中心各个区域工作量的实时动态,为市民排队叫号和智能分流提供信息帮助。这个大屏上融合了中心7类业务办理数据,一方面可以显示办理流程趋势,让群众有更加清晰和直观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为数据监测提供预警参考,比如临近高考,办理身份证的学生突增,呈现井喷趋势,图上就可以清晰反应出一个峰值,中心就可以及时增派工作人员确保工作有序完成。
        诸如此类,人们在中心能体验到浓浓的科技范儿。这是“互联网+”服务于“放管服”改革的缩影,中心对互联网技术巧妙、合理的利用相当于架设起了一座政务便民服务的新桥梁,让江宁公安能够更加快捷、高效地服务群众。
        江宁区域面积有1573平方公里,实有人口252万,每年公安审批量高达110万件。在中心建立之前,业务窗口分散在27个派出所和分局窗口,信息共享度低、办事层级多,部分派出所窗口经常出现排长队现象,民警疲于应付,群众难以满意。
        这个3300平方米、拥有61个人工窗口、20台自助设备的行政服务中心顺利运行一年以来,承担了全市五分之一的户籍业务办理量,最大可承担日均 2000 件的办件量,年平均办件量可达 60 万件(次)。
        ——积极探索  创新“软”服务
        江宁公安分局行政服务中心心运营一年来,除了在硬件配备上开全市之先河之外,更重要的是积极探索,创新打造出了独有的“软”服务模式。这个模式的内核在于紧盯民生需求,从细微处入手、绝不轻易对群众说“不”。
        2019年11月24日上午9点40分,新市民韩雪来到江宁公安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外地迁入落户手续。使用身份证刷卡排号,韩雪提交了房产证件等材料,大约等待5分钟,工作人员就完成了审核、录入手续,打印出崭新的户口本。“上周我提交了迁移户口申请,今天是第二趟来办落户手续,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韩雪对江宁公安的审批效率表示“非常满意”。
        韩雪是句容人,目前在江宁一家外企工作。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她通过人才落户渠道顺利将户口迁入江宁。以前,像韩雪这样的当事人落户,至少需要跑3趟派出所,再回一趟老家派出所,全部流程走完,至少需要一个月。而现在,当事人最多跑两趟,一般7天就能搞定迁移手续。甚至江苏范围内的迁移连“取”都没必要,网上直接就可以发给迁出地派出所。
        这些便捷得益于江宁公安分局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将户政办理模式由二级审批变为一级审批。江宁公安分局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后,把原来分属不同警种的审批事项集中交由这一中心统一审批。在行政服务中心中心的大厅内,有户政办理区、身份证办理区、出入境办理区、综合业务区等四大功能区,包括了居民出入境、治安、禁毒、交管等警种共44项公安行政审批业务。而以往这些审批事项在各警种的办公地点审批,现在统一在窗口按流程办理,原来的部门权力转为窗口服务,真正做到了“一站融合、一厅受理、一部门审批、一枚印章管到底”。
        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的同时,中心还在服务内容上不断“做加法”。为了让群众来了就能办事,中心除了推行“早八晚七”延时服务,在配齐业务窗口的前提之下,还另外设置了专攻“疑难杂症”的“五星窗口”。
        “五星窗口”的服务人员相当于医院里的“全科医生”,由工作年限长达十几、甚至二十年以上的资深警员担任,专门解决一般窗口解决不了的群众诉求。“五星窗口”的组建打破了部门、专业限制,负责牵头向其他公安或政府职能部门申请会商解决。据“五星窗口”负责人贺子亮介绍,眼下“五星窗口”有完善的领导负责制、台账登记制、首接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联动协调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一年来,通过“五星窗口”解决的疑难事项已达1000余项,办理其他群众咨询、求助、投诉业务3.3万件,办结率高达9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还积极开展“情暖民企”、警校联动等专项工作。尤其是高校毕业、新生入学期间,中心主动对接全区十余所高校,集中代办大中专学院招生落户和毕业迁出业务共计为7510人次。另外,还与大峘集团、南瑞继保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开展警企合作试点,为企业人才落户、出入境证件办理等开通绿色通道,优化了江宁的营商环境。
        ——打破边界  构建“融”平台
        2019年2月14日一早,江宁区政务中心二楼婚姻登记大厅排起长龙。谭先生和未婚妻陶女士一早来到政务中心排队领证,但是,窗口人员资料审核时,发现谭先生户口本上身份证号一栏是手写的,且未加盖公章,按照规定无法办理登记。
        抱着碰运气的想法,谭先生来到了三楼公安分局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大队负责人获悉该情况后,认为这种情况符合公安审批大厅户政业务“容缺”受理范围。“如果市民在政务中心办理业务过程中,缺少相关的户籍、身份信息材料,可以通过户政窗口的内部流转、网上运转等方式进行核验,避免市民再跑一趟。”后来,5分钟不到,谭先生就办完了身份核验,顺利领了证。他为此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
        往年,新人领证办理婚迁需要携带相关材料前往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而现在,市民可以在行政大楼里“二楼领证,三楼婚迁”。这是因为2019年元旦之后,江宁公安率先打破全区户籍、身份证业务通办的“街道壁垒”,在政务中心三楼审批服务大厅推行“通办功能”,实现一个大厅、一网通办全区所有户口、身份证业务。因此,不少新人在二楼婚姻登记窗口拿到结婚证后,立即来到三楼户政窗口办理婚迁业务,一般不超过10分钟,便能办结。
        合理、有效的“容缺”机制是简政放权、为群众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的一个注脚。类似于此,江宁公安分局将行政服务中心融入区级政务服务综合体,加强与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间的沟通、配合,推进了公安和民政、人社、房产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共享,并针对平台、系统限制的堵点、难点,加强线下互联互通,搭建了一个高度融合的平台。
        依托平台力量,中心多次牵头对公安行政审批工作中的争议事项组织研究,不断统一审批规范。如在牵头实施省公安厅、市公安局“放宽农村地区部分户口迁移条件”政策方面,江宁公安多次牵头召集法院、国土、住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不断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规范化进程;积极与区行政审批局对接,优化整合新办企业市场准入与公章刻制备案流程,推进全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等。
        “融”平台搭建之后,一方面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材料不全“来回跑”“多头跑”的问题,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另一方面,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一枚公章管审批,还减轻了基层派出所负担。
        过去分局公安服务以所队为单位,业务窗口分散在基层派出所和部分业务部门,基层派出所在承担执法办案、治安管理、接处警等工作的同时,还要腾出大量精力用于户政管理和窗口服务,使基层派出所窗口工作量隐性增加。尤其是在户政、身份证业务方面,中心成立后实现全区通办,将分散在全区各地的窗口业务吸附归并,承担了全区近70%的工作量。如,东山派出所辖区居民多达25万人。派出所原来设有户籍室,有2名专职民警和12名文员办理相关业务,最多时一天要办理相关审批事项几百起,如今一周的办理量才是个位数,窗口服务人员减至1人,真正给基层减负,让派出所腾出精力回归到基础工作中去,实现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锐意进取  创出“新”模式
        一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江宁公安行政服务中心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成果,获得了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广大民警等多方满意,成为江宁区“放管服”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品牌、一个标杆。江苏省委改革办《江苏改革简报》专稿刊发江宁公安改革优化管理服务的经验,省公安厅、市公安局还多次在江宁召开现场会,并成立课题调研组提炼总结,对江宁公安的改革实践、改革探索以“江宁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
        分局首先以中心为“样板”,将建设经验、服务标准广泛应用到全局窗口建设中,努力培育更多的服务示范点,推进服务标准、质量、规范的统一,以“1+N”的模式辐射全区,目前已规范建设27个基层派出所办事点,出入境自助服务项目延伸至街面4个警务服务站,部分车驾管业务延伸到13个交警中队,在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效能方面进一步普惠于民。
        聚焦警务机制改革的“江宁模式”唱响了全市、全省,也吸引了全国其他地区的公安机关前来学习、考察。一年来,江宁公安行政服务中心接待了包括香港、澳门地区全国23个省(直辖市、地区),59个市182批次近4000人次的代表团考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