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I等新技术正成为当前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其与先进制造技术加速融合并大规模应用,或将催生一批新的先导产业,推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在空间上的重新分解与组合。而标准作为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技术进步,规范行业秩序所发挥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日益凸显,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先进标准来作为支撑。
       2019年10月19日,2019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标准应用与智能制造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本此论坛邀请到了多位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的知名标准化专家,共同分享不同国家、不同机构、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智能制造标准化发展情况和实践经验。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赵波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智能制造标准工作刚刚起步,未来工作任重道远。特别具有技术创新研制,标准成果的应用推广普及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挑战。在智能制造方面,我们的技术基础创新还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要加强我们的技术与应用场景的紧密结合。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转型中需要建模仿真、数据交换等关键技术,我们企业还要加强探索和积累。
       那么,我国又用如何走好智能制造的标准化道路呢?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重大技术装备处处长汪宏表示,智能制造标准化一方面可以固化智能制造工作成果,另一方面也将引领未来的深入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明确了推进标准工作的发展思路,建立了初步的标准体系,也加强了标准的立项和宣贯,基本做到与智能制造工作同步。他强调,下一步的工作将围绕加强组织保障,做好服务工作、协调工作;优化标准布局,实现重点突破;建设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广应用等三个方面展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信息技术与自动化处副处长刘大山指出,随着智能制造工程的深入推进,行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不断深化,需求不断涌现。推进智能制造的标准化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好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的资源,加快推动工作,即继续推动标准立项与制定,也要加强宣传贯彻工作,同时强化国际合作。
       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郝玉成看来,中国智能制造标准化有着三大机遇:其一,在智能装备尤其是机器人行业,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最大市场意味着我们有最好的场景,有最规模化的价值,这是我们的机遇。”其二,“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他的物理表现在于一定会有数量众多的数字化工厂跟智能工厂”。最大市场,以及最多的数据和应用场景,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其三,在于中国工厂的大量实践,为标准化的指定打下了基础。
       德国电工委员会主席罗兰·本特(Roland Bent)表示,实现智能制造或者工业4.0需要操作互通,系统之间实现互相的交融性和可用性,这也是基于标准来实现的。把所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组合在一起,形成国家化的标准,更是需要不断汲取新的技术既保证标准的成熟和安全,又要不断进行优化和迭代。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韦莎以智能制造中的几个典型应用为例,阐述了在调研和实践中,从大量的原始数据里挖掘累计的经验用以指导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本次论坛由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组委会主办,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执行,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智能制造系统方案供应商联盟联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