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研读课让学生唱主角 南大优质课程建设再创新

2017-11-01 15:37:00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央广网南京11月1日消息(通讯员齐琦 黄芮雯 陈曦 记者景明)本科生讲《左传》,知名教授点评;与诺奖得主一起追溯史前文明的岩画艺术;听哲学家张异宾解读“文本”与“阅读”…… 南京大学自2016年起推出的本科生DIY研读课让学生唱主角,本科生只需在教务处网站按照选课流程,填写一份“定制订单”,通过遴选后,便可私人“定制”老师及授课内容。这种以“学生DIY设计课程主题+邀约名师授课”的研读课程模式吸引了南京大学大批学子的参与。

      中外名师荟萃 师生共同研讨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挺紧张的”,来自历史学院14级的朱同学说,这学期她选修了文学院徐兴无教授的《左传》研读课。“这门课由同学们自己来讲经文和传文,由老师点评和提问,这对同学们的课前准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与传统授课形式不同, DIY课程的授课形式不再是单一的讲授和一成不变的单向教学,而是由学生与老师同坐在教研室共同研讨经典文献。

      在正式开课之前,徐兴无教授建议同学们提前阅读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并把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作为参考书。课堂伊始,徐兴无教授对“传”和“经”进行了阐释,强调在读传和经时应当顺读、通读,然后他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同学,每节课由一名同学主持研读,由其决定当节课的具体授课内容与形式。在学生的自主研读过程中,徐兴无教授进行补充和点评。

      课代表常同学表示,徐兴无教授的《左传》是由同学们自己选出来的课程。这样的选课形式更符合同学们的兴趣点。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面对文本时有更加清晰的思路,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好地调整学术方向。

      今年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教授连续第五年在南京大学开课。今年秋季学期,由他全英文授课的名为“现实:文学与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通识课经过广大同学票选,被纳入了DIY研读课名单中。

      “DIY研读课”采用小班教学模式。专为本科生开设的研讨班,一般15人以内;本硕(博)合上课程,则是5-10个人。“勒克莱齐奥教授的课太热门,我们今年开放了100个名额”,南京大学教务处负责人介绍道。 同样火热并开放名额的还有张异宾教授等名师课程。

      “学生定制”课程模式 让课堂焕发生机

      “一开始是被张异宾教授的个人魅力所吸引,又好奇博士生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问及选课原因,15级商学院的本科生邱芷晗如是说,“能够走进张异宾教授的课堂,对于一名南大学子来说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邱芷晗表示,能在本科生阶段就有机会去感受这样的思想碰撞,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助益。她希望这样的课程多加宣传,使更多同学能够走进这样的课堂,近距离接触名师。

      在做了学校党委书记后,张异宾教授依旧坚持每年给本科生上课,他的课程也被誉为“最受欢迎的马列课程”。今年,由他主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成为本硕博贯通型DIY研读课,本科生加入博士生的课堂。

      2016年,南京大学学生社团悦读书社提出的“自主设计主题并邀请名师开课”的想法得到学校教务部门的支持。“悦读书社的学生们直接到了我的博士生课堂,请我加入他们的课程计划,一开始我也有些犹豫,因为博士生课堂主要是对专业的讨论和专业的研究,本科生的参与是否对他们有益处?”张异宾教授的犹豫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之下被打消了。“我上学期的课是文献阅读与批判,主要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的问题和思考,甚至包括对我自己出版的一些书的批评,这对本科生的挑战非常大,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五名本科同学不仅始终参与讨论,并且敢想敢问,活跃了课堂气氛。”

      传统课程一般由学校与院系邀请教授开设,同学们仅扮演选课与上课的角色。而南京大学DIY研读课从课程主题的选取到授课教师的邀约,则由学生在学校教务处、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开课过程中,师生还共同协商、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DIY研读课上,可以参访博物馆欣赏中国书画之美,去天文台探寻“天眼”背后的科研奥秘,在古墓发掘现场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学生的策划和参与热情也感染了许多老师,包括长江学者、名师教授,都积极参与其中。

      探索新模式 打造“最好的本科教育”

      “这是南京大学探索的一套全新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南大教务处处长邵进表示,“DIY课程目前已增加到51门课,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比例较多,面向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开放。这些课程更多倡导的是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训练,例如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这些思维光靠专业课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扩展学生的方法论知识。”

      据悉,南大目前已初步建立了DIY研读课的基本结构:DIY研读研究课程+本硕(博)合开课程。其中,本硕(博)合开课程是将硕士生、博士生课程向本科生开放选修,助力他们将来研究方向的确定。DIY研读课可作为本科生与研究生衔接的过渡课程,既满足本科生学术基础学理素养的养成,也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学术探索兴趣与研究素养。课程采取研讨的形式,学生通过遴选后,在开课前两周内可试听,教师则根据学生试听表现和对课程的适应度不断微调。

      “这样的课程设置,更大限度地发展了同学们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同学们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张异宾说,“同学们在选课时摆脱了过去“工具性”“知识性”的课程束缚,选择了文科类的通识基础课程。这些课程虽与当下就业和现实的工具知识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更多体现了在立德树人理念下正确的价值导向。”他表示,习总书记提出要培养能够真正在治国理政、在我们党的未来事业和民族复兴的过程当中承担历史重担的人才。这恰恰需要学生从接受简单的工具性知识传递转变为有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引、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有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的学习。”张异宾指出,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选择不仅是立德树人在贯穿教育整个过程中的一次尝试,也将会为南大“双一流”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新的空间。他强调,南京大学希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同学,唤起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延伸到对工作和事业的热爱,真正实现习总书记所讲的为党的事业培养杰出人才。

编辑: 景明

研读课让学生唱主角 南大优质课程建设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