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    10月18日上午,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
        报告显示,2019年31个省区市的司法文明平均得分同比提高。该中心借助司法文明指数项目调查的年度数据,分析中国司法文明水平的5年时序变迁显示,中国司法文明的发展趋势向上、总体进步,与近年来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深化司法改革的背景具有同步性。

发布会现场

司法文明指数一级指标得分情况分布图

(满分为100分)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的整体变化

(2015-2019)

        新闻发布会由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王树义教授主持。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联席主任张文显教授出席了发布会并讲话,中心联席主任张保生教授介绍了《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有关数据发现,以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排名情况。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联席主任张文显教授表示,司法文明系法治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它体现了现代法治国家先进的司法理念、司法制度和司法文化,因而是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指示器。对各地司法文明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并予以公布,对于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是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发布的第6个年度报告。该报告根据课题组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独立收集的24012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形成。
        据介绍,为了提升研究的科学性,《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设计了完善的调查和研究方法。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放800份问卷,其中公众卷600份,专业卷200份(法官、检察官、警察各40份,律师80份)。公众卷与专业卷的比例为3:1。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4012份,其中,法律职业群体样本总量为6155份,公众样本总量为17857份。其中,《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公众卷数据采集,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3个人口最多的城市,随机抽样600人,样本中男女各半;抽样调查对象至少涵盖9个职业中的6个职业,必须年满18周岁,并尽量涵盖18-30岁、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这四个年龄段,以保证各年龄段样本量的分布均衡。
        为确保专业样本数据的代表性,避免样本代表性的偏差,专业卷的发放兼顾了调查对象的分布特征。首先,每个省份在两个以上地区或城市发放问卷;在直辖市选择两个以上的行政区。其次,在被调查城市随机选择调查单位时,兼顾省级、市级或基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以及大小不同的律师事务所。再次,在同一机关(机构)尽可能兼顾不同部门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和律师。最后,在同一部门尽可能兼顾不同工作年限的专业人士。在问卷调查时,先由调查员讲解“中国司法文明指数”的内容、意义和方法,再由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当场答题。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China Justice Index)是国家“2011计划”和“双一流”建设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开发的一种法治量化评估工具。该指数的研发,是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要求,通过实地调查普通民众和法律职业群体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用本项目课题组独立收集的最新调查数据,以分解表和雷达图等直观形式显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文明指数排名及其在各级指标上的得分(强项和弱项),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本地司法文明状况的满意度,为全国各地加强司法文明建设提供一面可供自我对照的“镜子”。
        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法治日报、检察日报(正义网)、人民公安报、人民法院报、民主与法制、北京日报、新京报、北京晚报、人民网、新华网、法制网等新闻媒体的30多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